
Dai
DAI#40
Dai 解读:开创性稳定币的发展与持久影响
Dai 作为去中心化金融中最持久的创新:一种挂钩美元的加密货币,不是通过传统银行储备维持稳定,而是通过复杂的智能合约和过度抵押的加密资产。自2017年推出以来,这种算法稳定币在市场崩盘、监管挑战以及竞争压力中历经考验,同时确立了自身作为DeFi基础原语的地位。截至2025年9月,其市值为53.7亿美元,是最大的真正去中心化的稳定币,由复杂的治理、技术和现实世界资产生态系统支持,每年产生超过8000万美元的收入。随着协议通过Sky生态系统品牌重塑迎来最重大的转型,Dai从实验概念到机构基础设施的历程揭示了去中心化货币系统的承诺和风险。
行政摘要:Dai 的去中心化基础和市场地位
Dai 作为抵押支持的稳定币运作,通过 MakerDAO 的智能合约、治理机制和经济激励的复杂协议将其保持在大约 1 美元。与 USDT 或 USDC 等中心化稳定币不同,Dai 通过过度抵押实现稳定——用户必须存入价值 150-175 美元的加密货币才能铸造 100 美元的Dai。系统的弹性来自自动清算机制、基于预言机的价格反馈和实时调整参数的社区治理。
该协议目前管理着由多样化抵押物(包括以太坊、比特币、现实世界资产和其他加密货币)支持的 53.65 亿美元的 Dai 供应。MakerDAO 通过贷款的稳定费、清算罚款以及其 23.4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传统投资组合产生的收益获得收入。这些收入用于回购 MKR 代币,对治理代币产生通缩压力,同时通过 Dai 储蓄率补贴 Dai 持有者的竞争性收益。
Dai 与 400 多个 DeFi 应用和主要加密货币交易所集成,为机构用户提供平均交易规模为 283 万美元。协议的治理结构代表了加密货币中最复杂的民主实验之一,MKR 代币持有者通过正式的改进提案控制参数调整、风险管理和战略方向。
去中心化稳定性的发展和演变
丹麦企业家 Rune Christensen 于 2014 年构思了 Dai,作为其更广泛的去中心化金融愿景的一部分。项目从 BitShares 社区中出现,最初称为“eDollar”,后来采用“Dai”这个名字,源于中文字符“贷”,意为“借贷”。Christensen 认识到,尽管比特币和以太坊带来了货币创新,但它们的极端波动阻碍了作为日常货币的主流采用。
2015 年,全球分布式团队认真开始工作于智能合约架构和经济机制。第一个正式的白皮书“Dai (现称 Sai) 稳定币系统”于 2017 年 12 月 10 日发布,描述了用户如何可以使用以太坊作为抵押,通过抵押债仓生成 Dai。
单抵押 Dai 于 2017 年 12 月 17-18 日推出,仅使用以太坊作为通过称为 Pooled Ether 的包的支持。尽管 ETH 在第一年下跌了 80% 以上,该系统通过自动化机制和治理调整成功保持了 Dai 的美元挂钩。早期的成功证明了由波动加密资产支持的算法稳定币的可行性。
协议最重要的升级发生在 2019 年 11 月 18 日,多抵押 Dai 替代了原有系统。这一过渡引入了对多种资产类型的支持、Dai 储蓄率机制和用于清算的复杂拍卖系统。BAT 成为了第一个非 ETH 抵押物,随后是众多其他加密货币以及最终的现实世界资产。
治理结构从中心化的 Maker Foundation 转变为去中心化控制。2021 年 7 月,基金会解散并将协议管理转移给 MakerDAO 的社区治理。核心单元 - 覆盖协议工程、增长、预言机等职能的专门委员会 - 替代了基金会员工,创造了加密货币中最全面的去中心化工作实验之一。
协议在 2020 年 3 月 12 日黑色星期四 经历了它最大的考验,当时 COVID-19 市场恐慌导致 ETH 在单日下跌 43%。网络拥堵阻止了清算参与者参与抵押拍卖,导致 832 万美元的损失和临时系统低抵押化。社区通过债务拍卖成功地重新资本化,并实施了包括更长的拍卖周期和额外稳定币抵押的多项保障措施。
Dai 是什么以及去中心化稳定性为什么重要
Dai 作为一种 软挂钩稳定币 运作,通过经济激励而不是传统的银行储备或政府支持保持大致的美元平价。这种算法方法解决了中心化替代方案的基本限制,同时提供了日常商务和金融应用所需的稳定性。
稳定币市场主要分为背后有法定储备的中心化解决方案和使用加密抵押品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Tether (USDT) 通过商业票据和现金等价物支持以 1450 亿美元的市值占据主导地位,而 Circle 的 USDC 维持通过受监管银行存款和美国国债持有 610 亿美元。两者都需要相信中心化实体并遵从传统金融法规。
Dai 的独特价值主张源于其 无信任架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交易验证每个 Dai 代币的支持,消除了在中心化系统中固有的对手方风险。这种透明性在金融危机期间变得至关重要,当时传统的稳定币发行者面临银行限制、监管压力或操作失误。
协议的 审查抵抗性 在受限制的货币政策中提供了关键功能。施加资本管制、货币限制或银行限制的国家无法阻止 Dai 的使用,因为没有中央机构控制该系统。此种监管套利吸引了津巴布韦、缅甸及有银行访问限制的其他国家的用户。
通过 MKR 代币投票进行的 去中心化治理 允许在不需要公司董事会批准或监管许可的情况下响应性地调整参数。当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社区可以迅速修改稳定费、抵押要求和其他系统参数以维持美元挂钩。
Dai 的 深度 DeFi 集成 源自其可编程特性和社区控制。传统金融机构无法突然限制 Dai 在贷款协议、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及其他 DeFi 应用中的使用。这种可靠性使 Dai 作为构建附加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具有吸引力。
通过 Dai 储蓄率的协议的 收益生成能力 在不需要复杂投资策略的情况下提供有竞争力的收益。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智能合约交互每年获得 5-8% 的 Dai 持有收益,这使其对个人和机构财务管理都具有吸引力。
技术架构:Dai 如何维持其美元挂钩
MakerDAO 通过以太坊上的复杂智能合约架构进行操作,采用双代币系统,其中 Dai 作为稳定币,MKR 作为治理代币。这种设计创建了自我维持的经济,协议收入用于购买治理代币,激励与系统稳定性一致的利益相关者。
核心智能合约系统
Vat 合约 作为 MakerDAO 的宪法基础,保持所有保管库、Dai 和抵押品会计,没有外部依赖。这个核心账本强制执行基本的“会计不变性”,确保 Dai 不能在没有适当的抵押支持下存在。系统通过“Ilks”管理不同的抵押品类型,每个都有特定的风险参数,包括债务上限、清算比率和稳定费用。
现代 Maker 保管库 替代了原来的 CDP 系统,通过 CDP 管理器提供用户友好的抵押管理接口。用户通过 DS-Proxy 合约进行交互,启用原子交易——要么所有操作成功,要么所有失败,防止部分状态改变可能危及用户资金。
过度抵押机制
每个保管库要求 150-200% 的抵押率,具体取决于资产的风险特征。典型的用户存入 1,000 美元的以太坊可以铸造最多 650-670 美元的 Dai,其中剩余部分作为对价格波动的安全缓冲。当抵押品价值低于最低比例,通常为以太坊的 150% 时,将进行清算。
系统使用公式 (保管库抵押品 × 即时报价 × 清算比例) / (保管库债务 × 累计利率) 持续计算抵押率。即时报价包括安全边际,使用乘以清算比例的当前预言机价格提供额外的安全缓冲。
清算 2.0 系统
MakerDAO 的 荷兰拍卖清算系统 提供即时结算,无需资本锁定,允许闪电贷参与。当保管库低于抵押标准时,Dog 合约开始清算,而 Clipper 合约管理下降价格拍卖。 以下是您请求的翻译内容:
从120%的当前oracle价格开始清算的过程,根据可配置的曲线随时间减少。清算人可以在当前拍卖价格下购买任意数量的可用抵押品,激励结构包括固定费用加上基于百分比的奖励。最大拍卖持续时间通常为72小时,对于过期的拍卖有重置机制。
Peg Stability Module操作
The PSM maintains Dai's dollar peg 通过以固定汇率直接进行USDC-DAI兑换。用户可以用USDC兑换新铸造的Dai或烧毁Dai以获取USDC,通过零费用实现套利驱动的稳定性。此机制为大额转换提供即时流动性,同时消除了主要稳定币对上的滑点。
当前的PSM实施管理了超过34亿美元的USDC支持,约占Dai总供应量的60%。这虽然通过Circle对USDC的控制带来了集中的风险,但在市场波动期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稳定性,当加密资产抵押可能不足时尤为重要。
Oracle安全架构
Oracle Security Modules (OSM) 通过强制一小时延迟和多源聚合来防止价格操纵。二十个独立的价格提供商提交数据到Median合约,这些合约计算价格馈送,并在安全延迟后转发给OSM合约。
此架构防止了闪贷攻击,同时保持价格的准确性。紧急功能允许治理在怀疑操纵企图时暂停或作废oracle更新。一小时的延迟为治理响应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同时限制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的暴露。
技术治理实施
链上治理通过持续批准投票进行,MKR持有人通过治理投票表达偏好并通过执行投票批准更改。框架安全模块对执行实施施加48小时的延迟,提供紧急干预窗口。
最近的技术参数包括ETH-A保管库的12.75%稳定费、11.50%的Dai储蓄利率和WBTC的175%清算比率。系统依据Dai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美元目标调整这些参数,当Dai交易价格超过1美元时提高费用,低于平价时降低费用。
Dai代币经济学和供应动态的演变
Dai采用动态供应模型,没有硬性上限,基于用户对加密抵押品杠杆头寸的需求扩展和收缩。这种灵活的方法使系统能够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同时通过自动化机制和治理监督保持稳定。
供应生成机制
当用户将抵押品存入Maker Vaults并铸造Dai针对这些资产时,新Dai进入流通。协议要求每产生100美元的Dai需要150-175美元的抵押品,具体取决于资产风险类型。以太坊需150%的抵押,而更不稳定的资产如基本注意token需175%。
Dai通过贷款偿还、清算和PSM操作退出流通。用户必须偿还产生的Dai加上累积的稳定费用,以回收抵押品。清算事件烧毁Dai以购买未抵押的保管库资产,而在PSM操作中当用户用Dai兑换USDC时Dai被烧毁。
当前供应指标(2025年9月)显示53.65亿Dai在流通中,市值为53.7亿美元。这反映了自协议启动以来的显著增长,但反映了从DeFi快速扩张阶段的高峰水平超过80亿的近期收缩。
抵押品成分演变
从单一抵押品以太坊,到包括加密货币、稳定币和真实世界资产,Dai的支持多样化显著。当前成分大约包括60-70%的加密资产(主要是ETH,WBTC,质押ETH),20-30%的稳定币(主要是USDC),以及不断增加的真实世界资产敞口。
真实世界资产代表MakerDAO的重要演变,总计23.4亿美元,包括11.4亿美元美国国债、5亿美元USDC通过Coinbase Prime赚取收益,以及各种传统投资。这种多元化降低了加密市场相关性,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协议收入。
RWA的集成在去中心化原则和收益优化之间创造了集中化紧张。虽然生成了协议费用的80%,这些资产引入了反方风险、监管暴露以及可能的审查脆弱性,与加密货币的自主金融理念相矛盾。
收入机制和MKR经济学
MakerDAO通过多个收入渠道每年产生超过8,000万美元,包括抵押贷款的稳定费用、清算罚金、PSM交易费用,以及真实世界资产投资的收益。这种多元化的收入为协议运作和代币持有人的奖励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
MKR回购机制在协议盈余超过5,000万美元时对治理代币施加通缩压力。该阈值以上的收入用于自动MKR购买和销毁,减少总供应量,同时增加剩余持有者的投票权和对协议现金流的经济权利。
最近的回购活动显示激活后24小时内销毁了价值23万美元的MKR,预计月度销毁将达到700万美元,占总MKR供应的约0.7%。这个机制将治理代币持有人利益与协议盈利能力和长期可持续性一致。
Dai储蓄率动态
当利用率低于Dai总供应量的20%时,增强的Dai储蓄率提供吸引力达8%的年化收益(APY)。随着采用增加,利率下降,当超过50%的Dai参与时降至4.16%。目前显示只有8%的Dai持有人使用DSR,尽管利率吸引力大。
**储蓄DAI(sDAI)**包装合同在保持流动性用于DeFi协议的同时实现复合收益。这个ERC-4626标准实现管理着17.3亿美元,收益率为5%,尽管零售参与有限,展现出机构和协议采用。
DSR资金来自协议收入,包括加密贷款利息、国债收益、以及SparkLend供应。这个可持续的模型避免了DeFi收益耕作中常见的不可持续激励,同时为Dai持有人提供真正的经济价值。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翻译或其他帮助,请告诉我!跳过翻译 Markdown 链接。
跨境支付和汇款
Dai 的无国界特性在速度、成本和可达性方面相较于传统汇款系统具有显著优势。国际转账通常在数分钟内完成,燃气费用通常低于 $10,而传统转账则需要数天,并收取 $25-50 的费用。
地理采用模式显示了在货币不稳定或银行限制的地区具有特别的优势。像津巴布韦这样有限制每日提款的国家和缅甸这样有转账限制的国家无法阻止 Dai 的使用,无论当地银行基础设施如何,Dai 都能提供金融访问。
跨链兼容性使得多网络使用成为可能,用户可以根据交易成本和速度要求在以太坊、Polygon 和其他网络之间桥接 Dai。这种灵活性支持多样化的使用案例,从高价值的机构转账到游戏应用中的微交易。
机构财务管理
平均交易规模为 283万美元 表明 Dai 在财务管理、担保抵押和大规模 DeFi 策略中被机构广泛采用。相比于中心化稳定币,机构重视 Dai 的透明度、收益能力及降低的对手风险。
DAO 财务多元化 经常包括 Dai 分配,以维持稳定性同时不牺牲去中心化原则。组织可以通过 DSR 赚取收益,同时保持运营支出或战略投资的流动性储备。
Dai 的监管套利能力吸引了全球运营的机构,其中不同的稳定币法规会导致合规复杂性。该协议的去中心化结构避开了许多司法限制,同时为业务操作提供了必要的稳定性。
治理演变和社区动态
MakerDAO 代表了DeFi 中最复杂的治理实验,它从集中化的基金会控制发展到了通过创新组织结构和投票机制实现的完全去中心化的社区管理。
MIPs 框架和决策制定
Maker 改进提案系统通过包括评论请求期、正式提交窗口和社区投票阶段在内的结构化流程标准化协议修改。存在两类提案:影响智能合约功能的技术提案和修改治理流程的一般提案。
值得注意的治理决策包括有争议的现实资产整合,PSM 的实施以在市场波动期间稳定锚定,以及基金会解散后的核心单元框架的采用。每项决策都显示了社区在去中心化、盈利性和稳定性之间复杂权衡方面的能力。
最近的治理否决了多个集中化提案,包括LOVE-001 监察核心单元(60% 反对),Makershire Hathaway 投资基金(65.8% 否决),和拥有自由支出权的增长任务部队(76.3% 反对)。这些投票表明社区对去中心化原则的承诺高于运营效率。
核心单位运营结构
在后基金会阶段工作团队通过涵盖协议工程、预言机管理、增长倡议和治理促进的专业化核心单位进行操作。每个单位需要通过治理投票进行授权定义、季度预算批准和协调员任命。
GovAlpha Core Unit 负责管理治理流程,维护投票基础设施,并确保提案的中立性。协议工程维护智能合约安全并实施技术升级。预言机核心单元管理价格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安全。
这种结构解决了协调全球去中心化劳动力的挑战,同时保持对 MKR 持有者的问责制。单位拥有显著的自主权,同时受治理监督和预算批准的约束。
治理挑战和演变
投票参与 根据提案重要性显著变化,常规参数调整受到有限关注,而重大政策决策吸引了更广泛的参与。低投票率引发了关于治理合法性和可能受协调少数利益操控的担忧。
Rune Christensen 对治理结果的集权化担忧依然存在,有些分析显示通过直接持有和一致的代表表决权可能控制60-74%的投票权。最近的治理攻击和绕过常规程序的紧急提案凸显持续的集权化风险。
终局计划 通过子 DAO 创造、专门的治理流程和激励结构修改来解决可扩展性限制,设计意在提高参与度同时保持生态系统内的协调。
安全实践和压力测试
MakerDAO 通过全面的审核、正式验证和多层风险管理系统,维护了机构级别的安全性,这些系统经过多轮市场周期的七年运营经验所开发。
智能合约审核和验证
由 ChainSecurity、Trail of Bits、PeckShield 和 Runtime Verification 进行的第三方安全审核在部署前识别并解决漏洞。Trail of Bits 发现两个中等严重性和四个低严重性的问题,指出正式验证消除了大多数明显的漏洞。
PeckShield 审核 发现一个严重问题(此前通过漏洞赏金计划已识别)、一个中等严重性、四个低严重性和十个信息性安全问题。所有关键问题在公众部署前都已得到解决。
ChainSecurity 对 Sky 智能合约、StarkNet-DAI 桥、DSS Cure 和紧急 Spells 的近期开发进行了持续审核。一致的发现表明高水平的安全性和全面的问题解决流程。
黑色星期四的教训和改进
2020年3月12-13日的危机提供了关键的压力测试,当时 ETH 崩跌 43% 而网络拥堵阻止了清算者参与。零出价拍卖赢得导致 832万美元的损失和 567万的 Dai 缺少抵押。
危机后改进 包括即刻停止拍卖的能力,将拍卖期从10分钟延长至6小时,增加稳定币抵押整合,社区创建拍卖界面和全面的应急响应方案。
协议通过债务拍卖成功地再融资,验证了其在极端市场压力下的经济设计。
监管环境和合规挑战
Dai 面临着复杂的监管环境,各国政府正在制定既鼓励创新又确保金融稳定和保护消费者的稳定币监管框架。
欧洲 MiCA 监管影响
加密资产市场监管将于 2024 年 6 月 30 日生效,这将限制 DAI 作为不合规资产参考代币在欧洲经济区的使用。不像 Circle 的 USDC 拥有电子货币机构许可,MakerDAO 尚未寻求 MiCA 授权。
主要交易所限制 如 Binance 和 Coinbase 对 EEA 用户限制 DAI 的访问,ESMA 要求到 2025 年第一季度完全限制对非 MiCA 合规的 ART。MiCA 的重要性标准包括日常交易超过 100 万笔和 €2 亿价值 — DAI 可能达到这些门槛。
这种监管方法优先于合规而非去中心化,导致市场碎片化,欧洲用户失去对去中心化稳定币替代品的访问,而倾向于中心化、受监管的选项。
全球监管碎片化
美国监管在多种机构间仍然是碎片化的,无全面的稳定币框架。SEC 针对各种发行商的执法行动认为某些稳定币作为未注册证券运作,尽管没有普遍裁定将所有稳定币分类为证券。
州级的许可证要求通过货币传输规定创造了不一致的合规义务。国会中存在两党的稳定币立法支持,提供更清晰的指南和发行人的监督框架。
亚太的做法 差异显著,新加坡和香港提供了更清晰的机构采用指南,而其他司法辖区则实施多样的监督机制,反映出不同的政策优先级和金融系统成熟度。
合规与抗审查性抵触
MakerDAO 面临维持抗审查性与满足监管要求的根本矛盾。沉重依赖 USDC 增加了监管风险,特别是 Tornado Cash 制裁后,强调“韧性及去中心化”的终局计划。
现实资产整合 提供了 80% 的协议收入,创造了合规依赖性,可能会损害去中心化原则。24亿美元的现实资产组合,包括美国国债和 Coinbase Prime 持有,显示了这种合规-去中心化取舍。
未来的监管发展将可能迫使在有限的司法访问中维护去中心化架构与妥协去中心化阻力的合规路径之间进行战略选择,以实现更广的采用。以下为翻译内容:
跳过对 markdown 链接的翻译。
内容:通过多个市场周期证明了韧性,同时确立了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可行性,但也面临正当的批评,如复杂性、可扩展性和中心化倾斜,这需要进行平衡的评估。
核心竞争优势
去中心化架构 提供了透明性、审查阻力和完整的链上可审计性,这是中心化替代方案无法提供的。用户可以持续验证每一个 Dai 代币的支持,而无需相信公司声明或监管审查。
创收能力 每年超过8000万美元,接近800个项目的整合,创造了可持续的经济,支持治理代币回购和竞争性的 DSR 收益率。这种盈利能力证明了去中心化金融服务的可行性。
复杂的风险管理 通过动态的抵押要求、自动清算机制和治理控制的参数调整,提供了简单稳定币设计所没有的稳定机制。
合理的批评和限制
治理中心化 的问题包括 Rune Christensen 的不成比例的影响力和最近绕过标准程序的治理攻击。尽管有架构改进,真正的去中心化仍是理想而非操作现实。
可扩展性限制 阻止 Dai 相比于更简单的中心化替代方案满足大量稳定币需求。系统复杂性对用户采用构成障碍并增加运营开销。
真实世界资产依赖性 由于传统银行关系和合规要求,妥协了审查抵抗力。23.4亿美元的 RWA 组合面临潜在的查封风险,这与去中心化原则相悖。
竞争压力 来自于提供更优用户体验的中心化稳定币和承诺创新特性的较新去中心化协议,挑战了 MakerDAO 的市场地位和技术领导力。
未来场景和战略定位
MakerDAO 的 终局计划转型 代表了 DeFi 历史上最具雄心的治理实验,试图扩展去中心化决策以管理数百亿美元资产,同时保持社区控制和审查阻力。
终局实施路线图
第一阶段完成(2024-2025)引入了包括 NewStable 和 NewGovToken 启动、Lockstake Engine 实施、NewBridge 层-2集成以及 SparkDAO 作为首个运营子 DAO 的基础生态系统重组。
后续阶段 重点放在通过子 DAO 专业化、新链独立 L1 区块链部署和最终终局激活带有不可变治理机制的扩展。此转型目标是通过机构采用和传统金融整合实现超过1000 亿 DAI 供应。
该计划通过专业化治理过程和一致的激励结构解决可扩展性瓶颈,同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协调。成功取决于社区的采用和监管环境的演变。
代币演进与市场定位
NewStable 和 PureDai 代表双轨战略,在合规要求和去中心化原则之间保持平衡。NewStable 针对合规 RWA 整合进行机构采纳,而 PureDai 强调完全去中心化,仅使用加密抵押品。
以 1:24,000 比例替换 MKR 的 NewGovToken 提供增强的参与特性和改进的治理机制。这一过渡考验社区协调复杂技术升级的能力,同时保持运营连续性。
战略定位强调通过国库多样化和传统金融合作伙伴关系生成大量收入的 RWA 行业领导地位。这种方法创造了竞争优势,但同时需要仔细平衡引入的中心化风险。
协议的长期可持续性 取决于在维护提供独特价值主张的去中心化架构的同时成功驾驭监管框架,而传统金融或中心化加密替代方案无法提供这些价值主张。
结尾
Dai 是去中心化金融中最成功的实验,通过不依赖传统银行基础设施或政府支持来创建稳定价值。通过七年的持续运作、市场危机生存和技术演变,该协议证明了算法稳定币可以实现稳定性、规模和可持续性。
该系统经济激励、技术保障和社区治理的复杂平衡创建了在多次压力测试中证明具有韧性的稳定机制。尽管中心化问题和监管挑战仍然存在,Dai 的透明架构和创收能力提供了中心化替代方案无法提供的优势。
随着 MakerDAO 启动其终局转型,协议面临着在去中心化原则与机构采用要求之间平衡的关键决策。此次演变的成功将决定去中心化稳定币能否在保留他们存在所需的审查阻力和透明度的同时与传统货币系统竞争。
Dai 的影响力超出了其市场资本化,在大规模建立去中心化货币政策、算法稳定机制和社区治理的先例。无论未来面临怎样的挑战,该协议已通过展示对集中货币控制的可行替代方案永久性地改变了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