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lecoins和传统银行正通过复杂的合作与竞争舞蹈趋同。自2023年以来,这种关系已形成混合模式,银行托管储备、发行代币化存款,并与稳定币网络合作,尽管担心存款流失和监管套利。
2500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现处理的交易量超过了Visa和万事达卡的总和,摩根大通通过其JPM Coin每日流动20亿美元,Circle的USDC每年增长100%。然而,这种增长引发了根本性问题:稳定币会否掏空银行或银行会否将区块链效率吸收到其基础设施中?
2023至2025年的证据表明,既非纯粹合作,也非完全竞争,而是一种由中央银行偏好、技术互操作性和地缘政治货币竞争塑造的监管共存。
转折点出现在监管明确时。欧洲的MiCA框架于2024年6月全面生效,区分代币化银行存款与公众稳定币,并要求100%储备。美国的GENIUS法案于2025年7月通过,在银行游说下建立联邦监管,防止收益型稳定币排挤存款。
同时,新加坡的支付服务法案创建了受监管发行人的沙盒,香港推出了吸引渣打银行等的发牌计划。这些框架揭示了一种共识:稳定币在集成到两层货币系统时效果最好,在中央银行储备中结算,而银行提供信用中介和存款保险。关键问题不再是银行和稳定币是否共存,而是它们的基础设施将如何深度融合。
稳定币是什么以及为何它们现在很重要
稳定币是与法定货币1:1挂钩的区块链代币,主要是美元。泰达币(USDT)以1400亿美元的市值和62%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而Circle的USDC在2024年翻倍后达到610亿美元。与加密货币不同,稳定币通过储备支持维持价格稳定——泰达持有1130亿美元美国国债(成为第18大主权持有者),而Circle与贝莱德合作进行资产管理,并与BNY Mellon合作进行托管。2024年12月,这一市场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11月的美国选举后增加了400亿美元,因监管乐观情绪高涨。
银行关注,是因为稳定币年交易额达到27.6万亿美元,超过Visa的15.7万亿美元和万事达卡的9.8万亿美元之和。这标志着支付基础设施的根本转变。跨境交易在XRP Ledger等网络上以3-5秒结算,而通过对应银行则需用1-5天,费用从2-6%降至1%以下。
全球已有超过9000万个钱包持有稳定币,同比增长15%,机构采用加速,贝莱德推出的BUIDL代币化国债基金在一年内资产规模达到了25亿美元。
稳定币威胁核心银行业务收入。渣打银行预计到2028年可能有1万亿美元从新兴市场银行流出,因储户转向提供收益和美元稳定性的稳定币。美国财政部警告称,付息型稳定币可能会引致6.6万亿美元的存款流失,迫使银行依赖于昂贵的批发资金。
花旗集团高管公然担心,代币化货币可能会破坏40%的银行来自交易服务的利润。然而,银行也看到机会:摩根大通的Kinexys平台自2020年以来累计处理了1.5万亿美元,花旗代币服务于2024年10月商用,法国兴业银行于2024年7月成为首家发行符合MiCA标准的稳定币的银行。
影响不仅限于支付,还扩展到银行业务模型本身。稳定币需100%储备,消除了产生银行利润的部分准备金贷款。如果银行发行稳定币,他们不能根据这些存款进行贷款;若不发行,非银行竞争者则会捕获支付流。 Skip translation for markdown links.
内容:交易(6490亿美元)涉及可疑地址,而Tether和Circle在2024年冻结了13亿美元(是前三年总和的两倍)以遵守制裁规定。银行担心责任暴露:当某公司收到与受制裁的Tornado Cash mixer关联的ETH时,Gemini冻结了10万美元一个月,六个月后才部分恢复。传统的代理银行提供多个KYC检查点;稳定币绕过了这些中介,减少了对交易链的可见性,并增加了制裁合规风险。
为什么稳定币发行者需要传统银行
Circle的策略体现了稳定币对银行基础设施的依赖。除BNY Mellon的托管外,Circle还与BlackRock合作,担任现金储备的主要资产管理人,并在SVB危机后新增了Cross River Bank的铸造和赎回服务。
CEO Jeremy Allaire将Circle定位为“传统金融与区块链之间的桥梁”,追求获得联邦储备银行的银行特许状,同时在2024-2025年申请NYSE的IPO。公司强调,“建立在数字货币技术基础上的全储备银行可以带来不仅是更高效,而且是更安全、更有弹性的金融系统。”
Circle的储备成分展示了银行相互依存关系。Grant Thornton的月度签证显示,61%的储备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其余为美国国债,均通过银行合作伙伴托管。当SVB倒闭时,Circle的33亿美元储备受到影响,USDC贬值至0.87美元,随后Circle将剩余的SVB现金转移至BNY Mellon,并通过银行定期融资计划获得了联邦储备的紧急支持。该事件证明,如果没有中央银行的干预,稳定币无法在重大银行危机中幸存,这削弱了独立于传统金融的主张。
2023年8月,PayPal USD通过Paxos信托公司在纽约州金融服务部规制下推出,预计12月2024年与渣打银行合作进行现金管理、交易和保管。Paxos战略主管Walter Hessert解释了战略逻辑:“当PayPal进入该领域并推出稳定币时,他们是在告诉其他支付公司及其遍布全球的数千万商户,稳定币是一种真正的产品。现在它是得到PayPal支持的可信产品,由NYDFS全面监管,由Paxos发行。”合作提供了PayPal无法独立实现的机构合法性,同时让Paxos得以接触1亿用户。
尽管是最大的稳定币,Tether的银行关系仍然较为不透明。2024年1月,Howard Lutnick确认坎托·菲茨杰拉德担任Tether储备的托管人,包括113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占储备的75.86%)、35亿美元的黄金和28亿美元的比特币。Tether在2024年创造了130亿美元利润,主要来自国债利息,超过了BlackRock的收益。然而,美国银行因监管不确定性和过去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罚款,对处理Tether的交易仍“谨慎”,迫使其依赖离岸银行关系。BDO提供季度签证(而非全面审计),且Tether宣布计划在2025年底通过基于区块链的API实现实时储备报告。
稳定币发行者需要银行用于三个关键功能。首先,储备和托管需要具有保险、合规监管和有破产保护的隔离账户的机构级合作伙伴。第二,将法币转换为稳定币(铸造)和反向(赎回)需要传统银行基础设施——ACH、SWIFT、Fedwire访问。第三,法规遵从要求AML/KYC基础设施,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督,以及与支付系统的整合。正如Paxos在其银行白皮书中所述:“今天,大多数受监管的稳定币由存放在投保银行的高质量流动资产(如国债和现金)1:1支持。稳定币不仅不会分流存款,实际上可以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关系。”
Société Générale的做法展示了银行如何直接发行稳定币。该银行通过子公司SG-FORGE在2023年4月在以太坊上推出EURCV,并在2024年7月实现MiCA合规,成为新框架下的首批欧元稳定币之一。SG-FORGE持有电子货币机构和投资公司许可证,100%现金支持由Société Générale以破产隔离的结构持有。2025年6月,SG-FORGE推出了USDCV,以BNY Mellon为储备托管人,并扩展到Solana、Stellar,计划部署在XRP Ledger。每天公布担保成分及HACKEN的第三方审核提供透明度。
稳定币发行者与银行的关系从非密切交易演变为战略合作。这是Circle与渣打银行签署全球银行协议的一部分,该协议将G-SIB定为Circle支付网络的顾问银行,旨在为网络设计、合规框架和操作标准做出贡献。2025年8月,Circle与Finastra的Global PAYplus平台整合,为包括全球前50家银行中的45家在内的8,000个客户服务,每天处理超过5万亿美元的跨境交易。Jeremy Allaire将此框架为“使金融机构能够测试并推出结合区块链技术与现有银行系统规模和信任的创新支付模式。”
监管框架趋同于核心原则
欧洲的MiCA法规于2023年6月生效,其中稳定币条款自2024年6月30日起适用。框架区分了资产参考代币(与多种货币或资产挂钩)与电子货币代币(单一官方货币)和代币化存款(仍受银行法而非MiCA管辖)。
关键要求包括始终保持100%的支持,至少30%的EMT储备需为银行存款,且有集中度限制,以平价赎回且无费用,禁止支付利息(50条)。欧洲银行管理局在2024年12月澄清,代币化存款涉及持续契约关系,索赔以中央银行货币结算和销毁,而EMT则在二级市场上作为不记名工具转移。
MiCA的执行在2025年初加速,ESMA发布指南要求交易所于2025年第一季度下架非合规稳定币。包括Coinbase和Crypto.com在内的主要平台对欧盟客户移除了Tether,留下Circle的USDC、EURC、Société Générale的EURCV和少数人可选的合规选项。该法规包括2026年7月1日之前的过渡性豁免期,但即时合规压力迫使发行者迅速适应。欧洲央行行长Christine Lagarde在2025年9月呼吁对外国稳定币的严格对等要求,担心美元稳定币的主导地位(约占市场的90%)可能“美元化”欧元区并削弱欧洲央行的货币控制。
U.S. GENIUS Act于2025年7月签署,为稳定币发行者建立了联邦框架,此前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在2024年12月警告称,稳定币在缺乏适当风险管理标准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被挤兑”。该法允许银行和州特许信托公司在联邦监督下发行稳定币,禁止直接支付利息以防止存款枯竭,并要求AML/KYC合规。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Christopher Waller在2025年2月的演讲“成熟稳定币市场的思考”中承认市场已增长至25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4000亿美元,至2028年达2万亿美元。
Waller指出国内监管碎片化(州与州的冲突)和国际差异(MiCA的30%银行存款要求与美国州标准不同)是主要的扩展障碍。他指出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明确使用案例(“法币-稳定币-法币”的“稳定币三明治”)、汇款、通过货物付款方式进行代币资产结算和批发应用。在商业模式上,Waller解释收入来源于储备回报与零利率负债之间的利差,使收益对利率环境敏感。
新加坡的支付服务法于2023年8月15日最终确定,规定单一货币稳定币流通量超过500万新元需持有主要支付机构许可证。发行者须保持100%的现金、现金等价物或以挂钩货币计价的3个月政府证券支持,并在五个工作日内以平价赎回。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给予StraitsX和Paxos Digital Singapore原则性批准,同时禁止持牌发行者进行贷款、质押或交易其他数字支付代币。重要的是,MAS最初只允许单一司法管辖区的发行,称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监管对等性难度很大。
国际标准与金融稳定委员会的2023年7月建议提供了一个共同框架:“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在技术上中立地使用,要求100%的储备支持、即时平价赎回,并在运营前获得授权。FSB的十项高阶建议强调,监管机构必须拥有全面监督的权力和工具,并需要跨境合作和恢复/解决计划。对于单一货币稳定币,FSB要求兑换平价成法币,明确指出算法稳定币不符合要求。
然而,关键细节上仍存在分歧。MiCA禁止对EMT支付利息,而美国则允许。MiCA要求至少30%的银行Content: 存款; 新加坡和美国的司法管辖区各不相同。MiCA 提供欧盟范围内的护照制度,但要求严格的第三国等效性;新加坡初期限制为国内发行;美国则创建了联邦-州双重体系。这些差异反映了地缘政治定位:美国视美元稳定币为“国家工具”以加强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而欧盟担心由稳定币驱动的美元化可能会削弱货币主权和欧洲央行的政策传导。
全球央行更倾向于代币化存款而非公共稳定币。国际清算银行在 2023 年 4 月辩称,代币化存款通过中央银行结算保留了“货币的单一性”,在保持两层系统的同时增加了可编程优势。作为持票工具的公共稳定币风险导致与票面价值的价格偏离——历史上包括 19 世纪美国自由银行高达 20% 的折扣,而最近在 FTX 和 SVB 危机期间的脱钩事件显示了其脆弱性。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 2022 年 2 月辩称,代币化存款更可取,因为它们使用现有基础设施而无需不必要地占用单独的储备。
欧洲央行在 2025 年 7 月的博客中警告称,稳定币从 2025 年 6 月的 2550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预计的 2 万亿美元可能会削弱货币主权,带来无序崩溃的传染风险,并通过难以逆转的网络效应巩固美元的主导地位。欧洲央行呼吁执行 MiCA、开发数字欧元以维持货币控制,并可能推动欧元稳定币以对抗美元稳定币的增长。这种遏制策略与美国鼓励全球美元稳定币扩散作为数字美元外交形式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技术基础设施连接区块链和银行系统
链上结算与多头银行结算的工作方式根本不同,其在 XRP Ledger 等网络上通过更新分布式账本余额需要 3-5 秒,而传统电汇需要 1-5 天。稳定币交易实现了原子结算,执行为全有或全无,没有部分结算,通过智能合约强制执行交付对付款机制,消除了对手风险。
始终在线的架构在星期天凌晨 3 点即可实现即时跨境支付,而传统 RTGS 系统只在工作时间运行。传统的对应银行关系在全球范围内锁定了大约 10 万亿美元的预付 Nostro/Vostro 账户;稳定币结算可以提高资本效率多达 40%,并将汇款费用降低多达 80%。
智能合约将货币从静态价值转变为可编程指令,在满足条件时自动执行。条件支付逻辑在自动释放资金前验证交付和发票的准确性,减少建筑行业试点的支付处理工作量多达 84%。自动化的财务管理通过根据实时利率将资金转移至最高收益平台来优化利率,而定期支付授权预先批准的合约自动扣款。现实中的应用包括通过机器人实景捕获触发分包商付款的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中的自动信用证,以及使用 Chainlink 的跨链互操作协议通过 SWIFT 消息触发链上基金认购和赎回的 UBS 代币化基金试点。
跨境支付机制展示了效率差距。传统的对应银行链涉及发送方银行、对应银行 1、对应银行 2、中介银行、接受方银行和收款人——六个以上的中介,每个中介在 1-5 个工作日内加收 2-6% 的费用,透明度有限。稳定币“夹心”模型将本地法币兑换为稳定币,在 3-5 秒内在区块链上结算,然后转换为收款人的本地法币——总结算时间不到一小时,费用为 0.1-1%,并可实时链上跟踪。Ripple 的 XRP Ledger 通过其共识协议每 3-5 秒结算一次,并通过其原生去中心化交易所即时货币兑换,并在直接市场缺乏流动性时使用 XRP 作为桥梁资产处理这一过程。
Chainlink 的跨链互操作协议为安全的跨链通信提供了机构级基础设施,通过三个独立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验证每笔交易,独立的风险管理网络监控异常,并通过多重签名验证要求多个节点操作员达成一致。Chainlink 已经保障了超过 14 万亿美元的链上交易价值,并且在 2025 年 1 月推出了跨链代币标准,使多区块链的自助式代币部署在几分钟内成为可能。Aave 的 GHO 稳定币和 Solv Protocol 的包裹比特币采用了该标准,其中包括代币开发者声明,允许稳定币发行者在目标链上铸币前验证销毁/锁定事件。
2025 年 9 月,Chainlink 宣布与 SWIFT 集成,使超过 11,000 家银行能够使用 ISO 20022 消息标准与区块链系统进行交易。瑞银测试的 SWIFT 区块链集成试点成功利用 SWIFT 消息和 Chainlink 执行代币化基金认购与赎回,展示了传统金融消息如何触发链上操作。ISO 20022 正在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通用语言——到 2025 年底,全球 80% 的金融交易将使用这一标准。包括 XRP Ledger、Stellar、XDC Network、Algorand、Cardano 和 Hedera 在内的区块链正在实施 ISO 20022 合规性,以便与对应银行系统直接集成。
ISO 20022 支持详细的交易元数据,包括用途代码、汇款信息和结构化地址,而传统的 SWIFT MT 消息则只有有限的字符字段。这一增强的数据使得自动 AML/KYC 筛查和制裁检查成为可能,同时提供互操作性使得区块链交易可以被传统银行系统理解。XDC Network 的 Impel API 使用 Fluent Finance 的 US+ 稳定币以 $0.00001 的交易费用处理即时结算的跨境付款,并完全符合 ISO 20022 消息标准,展示了如何将标准连接两个世界。
传统的 SWIFT 消息系统仅发送支付指令而不移动资金,需要对应银行关系和 RTGS 系统在工作时间内经过 1-5 个工作日进行实际结算。2025 年 9 月,SWIFT 宣布通过与 Consensys 的合作将基于区块链的共享账本集成到其基础设施中,30 多家全球银行,包括摩根大通、汇丰银行、美国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参与。新架构提供 24/7 实时跨境支付,同时保持 ISO 20022 的兼容性,并集成了 XRP Ledger、Hedera 和 Ethereum Layer 2 等如 Linea 的链上结算。内容:交易模式分析检测结构化和快速移动。Chainalysis、Elliptic 和 TRM Labs 的领先合规解决方案通过 API 集成提供实时交易筛选,可在交易执行之前自动标记可疑钱包。合规工作流程在交易前根据风险数据库筛选钱包地址,分配低/中/高风险分类,并根据风险执行允许、标记审核或阻止交易的政策,随后对客户钱包进行持续监控以防范新出现的风险。
Ripple 的 XRP Ledger 专为合规金融服务开发的机构 DeFi 功能。该平台在 2024 年实现了首个月度 10 亿美元的稳定币交易量,并在真实资产活动中排名前 10 名链。技术特点包括 3-5 秒的结算最终性,每秒 1500 笔交易的吞吐量,以及全球 150 多个验证者提供去中心化的 $0.00001 交易费。2024 年推出的合规工具包括与去中心化标识符关联的凭证,在这里可靠的发行者证明 KYC 状态和监管许可,以及 Deep Freeze,允许代币发行者阻止已标记账户的转账以遵守制裁。
原生借贷协议计划在 2025 年第四季度通过 XLS-65/66 规格启动,将流动性聚合到单资产保险库中,发行可转让或不可转让的保险库份额,这些份额可以通过受限域公开或受限。该协议在协议层面(而非智能合约)支持定期摊销贷款,启用无抵押贷款,具有链下承保,包含选择性的账内优先损失资本以保护存款人,并自动化整个贷款生命周期从发行到还款和对账。
这为机构提供了来自全球流动性池的低成本资本,通过凭证和受限域实现合规优先执行 KYC/AML 要求,自动化操作消除了手动后台对账,以及防篡改审计跟踪。
银行与稳定币在实际中的合作
摩根大通的 Kinexys 平台(2024 年 11 月由 Onyx 更名)代表了最成熟的银行主导的区块链基础设施,自 2020 年以来累计交易额超过 1.5 万亿美元,日均交易量 20 亿美元。支付交易从 2023 年到 2024 年同比增长十倍,2024 年 5 月引入可编程功能后,日交易量在某些日子达到“数十亿美金”。
Umar Farooq,摩根大通支付的联席主管,解释了愿景:“我们旨在超越传统技术的限制,实现多链世界的承诺,以促进一个更连接的生态系统,打破不同系统,实现更大的互操作性并减少当前金融基础设施的限制。”
西门子在 2024 年 9 月发行了 10 万欧元的代币化商业票据,通过 Kinexys 平台上的 JPM Coin 系统结算,展示了真实的商业用途而不仅仅是试点。2025 年第一季度计划启动链上外汇结算能力,从美元-欧元对开始,将实现几乎实时的多币种清算和结算自动化24/7。摩根大通为包括贝莱德、蚂蚁国际和富达国际在内的五大洲客户提供服务,用例涵盖跨境支付、日内回购(在任何区块链上执行最大的回购交易)、交付与付款结算、集团内流动性管理。
该银行采用双重战略:针对私人区块链上的机构客户的专有 Kinexys,并在 2024 年 6 月宣布在 Coinbase 的公共 Base 区块链上进行 JPM Deposit Token(JPMD)概念验证,作为稳定币的替代方案。首席执行官 Jamie Dimon 承认:“我们将参与摩根大通存款币和稳定币”,承认尽管他个人持怀疑态度(“我不理解吸引力”),但银行不能置身事外。平台在周六下午(东部时间下午 3 点到 6 点)有三个小时的停机时间以连接传统账户系统,突出了正在进行的技术增强需要解决的集成挑战。
Ripple 的机构战略专注于与包括帕劳(美元支持的环保数字货币,第一阶段完成)、不丹(为唯一的碳负国家提升数字跨境支付)、黑山(与中央银行评估区块链功能)、格鲁吉亚(试点数字拉里)和哥伦比亚(与哥伦比亚银行改善高价值支付系统透明度)在内的十多个政府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合作关系。Ripple 首席执行官 Brad Garlinghouse 确认还有更多未披露的合作,定位于 Ripple CBDC 平台于 2023 年 5 月发布,并被 Juniper Research(在 15 家 CBDC 技术供应商中)和 CB Insights 评为区块链跨境支付和 CBDC 的最优。
2024 年 12 月,Ripple 推出了 Ripple USD (RLUSD),由纽约金融服务部全面监管,并由 1:1 美元存款、短期国库券和现金等价物支持。该稳定币在 XRP Ledger 和以太坊上运行,BNY Mellon 在 2025 年 7 月的合作伙伴公告下担任主要储备保管人。RippleNet 在 40 多个国家/地区为 300 多家金融机构服务,与 Onafriq 的合作在 27 个非洲国家和英国、澳大利亚及海湾地区之间通过 1300 多个移动钱包连接建立汇款走廊。交易效率显示出显著优势:XRP 的平均费用约为 $0.0002,而比特币为约 $1.09,并且实时结算及全天候运营。
Visa 的稳定币结算试点计划于 2023 年 9 月与 Crypto.com 使用以太坊上的 USDC 启动,随后扩展到商户收单方 Worldpay 和 Nuvei,并增加了对 Solana 区块链的支持。截至 2025 年 3 月,该计划通过参与客户结算了超过 2.25 亿美元的稳定币交易量。2025 年 1 月,Visa 增加了两个更多稳定币(Paxos Global Dollar USDG 和 PayPal USD PYUSD),两个区块链(Stellar 和 Avalanche),以及欧元支持的 EURC 支持,扩展了每周七天的结算能力,流通中的稳定币供应达到 21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
Visa 直接稳定币预融资的 2025 年 9 月公告代表了重大发展,允许企业预融资跨境付款,Visa 将其视为“银行中的资金”。Visa 商业和资金流动解决方案总裁 Chris Newkirk 解释道:“跨境支付在过时系统中停滞太久。Visa Direct 的新稳定币集成奠定了基础,让资金能够瞬间流动全球,给企业带来了更多选择。”
其优点包括资金从分钟而非天数内移动,提高预融资频率而无需增加成本,稳定结算层减少本地货币波动,以及银行关闭时 24/7 的支付。Visa Direct 在 2024 年处理了 100 亿笔交易,连接了 110 亿个终端,包括 35 亿银行账户、40 亿卡片和 35 亿钱包,有限的稳定币预融资供应预计在 2026 年 4 月提供。
万事达于 2025 年 6 月宣布其多稳定币网络,支持 Paxos Global Dollar (USDG)、Fiserv 的 FIUSD、PayPal USD (PYUSD) 和 Circle 的 USDC,覆盖全球 1.5 亿商户位置。全球超过 35 亿张万事达卡已经能够与加密货币互动,数以百万计的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花费稳定币余额。该网络实现了 2024 年 30% 的交易代币化,成为数字支付的重要里程碑。万事达定位为带来“专业知识、无与伦比的网络、最先进的服务和领先的合作伙伴,在精英金融主流中整合稳定币,愿景是让它们像传统支付形式一样无缝和普遍。”
跨境支付用例强调 Mastercard Move,使得金融机构和钱包能够无缝发送和接收稳定币流量,适用于汇款、全球工资单和供应商付款。Mastercard One Credential 于 2025 年推出,为通过单一产品使用法币和稳定币余额提供灵活的途径,Fiserv 为首个采用者。
多代币网络为编程支付和稳定币结算提供支持,推动了 Fiserv 的数字资产平台,提供现成的编程链上商务支持。2025 年 4 月宣布的商户结算试点计划与 Nuvei、Circle 和 Paxos 合作,使商户能够以稳定币结算销售并接收付款,减少支付处理费用(2024 年商户支付费用 1,872 亿美元),实现 24 小时结算,以及获得编程货币功能。
Circle 的银行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直接批发接入 USDC,主要金融中心包括美国、英国、欧盟、新加坡、香港、巴西、日本和阿联酋。公司于 2025 年 6 月 30 日向美国货币监理署申请国家信托银行特许,以成立 First National Digital Currency Bank, N.A.,在 OCC 的监督下管理 USDC 储备,作为提供数字资产托管给机构客户的联邦监管信托机构。Circle 于 2015 年获得首个 NYDFS BitLicense,成为 2024 年首个符合 MiCA 的全球稳定币发行商,并于 2025 年 4 月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原则性批准。
与 Finastra 的 Global PAYplus 平台的集成于 2025 年 8 月给予 Circle 访问 8000 家客户的机会,包括处理超过 5 万亿美元日跨境交易的全球前 50 强银行中的 45 家。Jeremy Allaire 强调该合作伙伴关系“使金融机构能够测试和推出创新型支付模式结合区块链技术与现有银行系统的规模和信任”。支付网络合作扩大到与Worldpay的USDC结算,实现周末交易;Stripe在以太坊、Solana和Polygon区块链上提供USDC支付;MoneyGram则在Stellar区块链上使用USDC进行跨180个国家的汇款,通过440,000个实体地点。
Société Générale的EUR CoinVertible(EURCV)于2023年4月在以太坊推出,并于2024年7月作为电子货币代币实现了MiCA合规,成为在新框架下首批欧元稳定币之一,具有自由可转让性且无需白名单限制。SG-FORGE的CEO Jean-Marc Stenger表示:“健全且受监管的稳定币对加密资产市场的正常运作、安全性和制度化至关重要。通过EUR CoinVertible和欧洲MiCA法规的实施,SG-Forge正在加强对加密生态系统的产品。”2025年6月,SG-FORGE在以太坊和Solana上推出USD CoinVertible(USDCV),2025年2月扩展到Stellar,并于2024年11月宣布计划在XRP Ledger上部署。
Société Générale拥有46.79百万EURCV在流通中,占据第三大欧元稳定币地位,大约拥有10%的市场份额,截至2025年9月每日成交量约为4000万欧元(4700万美元)。EURCV在Société Générale和USDCV在BNY Mellon的100%现金支持,确保破产隔离结构,并每日披露由HACKEN审计的抵押物构成。
通过Bitstamp(2023年12月)、Bullish Europe(2025年9月用于USDCV)和Bitpanda(2024年9月)的分销提供交易访问,同时与Wintermute、Flowdesk和Keyrock的流动性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市场做市。目标应用包括即时全球资金转移、实时外汇交易、24/7非工作时间结算、数字资产支付、波动性减少以及跨DeFi协议(如Morpho和Uniswap)的智能合约集成。
辩论稳定币是否替代或重新定义银行
批评者认为稳定币可能会从根本上取代传统银行。麻省理工学院的Christian Catalini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写道,稳定币“可能会重新连接全球金融系统,取代SWIFT、Visa和万事达卡,加速金融机构的解构。”
替代机制通过存款竞争、支付脱媒、跨境主导地位(目前占全球支付量的3%,而2022年为0%),以及在阿根廷、尼日利亚和土耳其的高采纳率来实现新兴市场的美元化。麦肯锡描述稳定币为“非加密数字资产的第一个真正的市场契合度”,捕捉超出投机之外的实际经济活动。
存款竞争威胁通过多种渠道 materializes。美国财政部警告称,交易存款“面临风险”,在最坏情况下,预计如果稳定币增长来自银行存款,将下降20%。稳定币提供的收益可以削弱受成本高以及监管束缚的银行:Stripe对商家收取1.5%的稳定币接受费用,而传统卡为3%,例如Coinbase对稳定币持有提供4%的年率。渣打银行的研究显示,目前三分之二的稳定币供应已经作为新兴市场账户中的储蓄功能,显示出从银行存款转向数字美元持有的行为转变。
支付系统脱媒绕过产生大量银行收入的代理银行基础设施。代理银行关系需要预先资金的Nostro账户、多个中介收取2-6%的费用,以及1-5日结算。稳定币将其压缩到低于1%的费用和不到一小时的结算,威胁到花旗银行40%的底线贡献来自交易服务。2024年的2.76万亿美元年稳定币交易量已经超过了Visa和万事达的合并交易量,展示了捕捉的支付流量转移到传统银行轨道之外。
反对意见强调银行不可替代的结构角色。信贷中介是稳定币无法执行的基本银行职能。法规要求的全储备支持意味着稳定币发行者无法通过部分银行制创造信贷。银行提供透支、信用额度以及超过现有货币库的弹性货币供应扩展,这是稳定币设计上不允许的。国际清算银行指出,“预先资助账户将是支付系统堵塞的食谱”,因为经济需要超出现有货币总量的信贷创造。这一结构性限制意味着稳定币可以处理支付,但无法执行核心银行功能的期限转换和信贷分配。
存款保险在银行存款与稳定币持有之间形成重要区别。FDIC对银行存款提供的最高250,000美元的保护能够防止大多数零售挤兑,而稳定币缺乏政府担保。2023年3月硅谷银行倒闭显示了这一缺口:Circle的33亿美元未投保险存款被困,致使USDC脱钩至0.87美元,直到美联储通过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的紧急干预。该事件证明稳定币在银行危机期间依赖中央银行支持,削弱了独立性宣称。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 Tirole在2025年9月表示他“非常非常担心”对稳定币的监督,提到“政治和金融利益冲突”,并预测可能的救市。
监管监督使银行处于巴塞尔III下的资本要求、压力测试和完整审查,而稳定币避免了直到最近的MiCA和GENIUS法案框架下的审查。银行必须根据风险加权资产保持资本缓冲,维护流动性覆盖比率,并向联邦储备局提交监督和解决计划。而在2024年前发行稳定币的监督甚少,即使是当前框架,也比银行资本规则更轻触。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的Arthur Wilmarth警告,GENIUS法案提供的标准“薄弱且不充分”,而且“会为触发系统性危机和救市的挤兑铺平道路”。
最后的蛋糕提供者仍然是银行专有的。在流动性压力期间,银行可以根据抵押品从联邦储备折扣窗口设施借款。稳定币没有这样的访问 - 当USDC脱钩时,Circle无法直接获得美联储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中央银行无法根据现有框架向私人数字货币的发行人提供流动性。”这种结构脆弱性意味着在系统压力期间,稳定币面临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挤兑风险,当投资者逃往安全资产并且赎回需求高涨时尤其如此。
结算最终差异对系统风险很重要。银行支付以中央银行储备金结算,提供由政府支持的最终解决。稳定币以私人发行人索赔结算 - 收到USDC意味着持有Circle储备的索赔,而不是联邦储备负债。BIS强调了这个“单一货币”原则:所有货币都应以中央银行货币进行等价交易,具有普遍接受性。19世纪美国自由银行的历史证据显示,私人银行票据在压力时期交易时会有高达20%的折扣。最近的FTX和SVB危机期间的脱钩事件表明,稳定币在压力期间可能会偏离par,违反单一原则,并且对价值的不确定性产生。
公营与银行发行的稳定币比较揭示了不同的风险收益权衡。像Tether和Circle这样的公共稳定币通过网络效应、许可访问和先发优势实现了巨大的规模(1400亿美元USDT,550亿美元USDC)。Tether通过储备收益在2024年产生了130亿美元的利润,超过BlackRock的收益。公共稳定币提供无国界的接入并整合在DeFi生态系统中而无需机构门槛。然而,透明度问题仍然存在 - Tether因储备支持指控支付了4100万美元CFTC罚款,依赖季度证明而非完整审计,并主要在境外维持不透明的银行关系。跳过markdown链接的翻译。
内容:在100%储备的情况下,银行政策研究所警告称,"最坏情况下20%的巨大存款下降"会耗尽银行最便宜的资金来源。或者,如果稳定币将银行存款作为储备,它们将创造出与2008年类似货币市场基金的"系统性风险工具",这些工具在全球少数银行巨头中集中批发资金。大西洋理事会质疑,将储备集中在"少数全球银行巨头中是否是一种比SWIFT中的11,000家银行更好的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Hélène Rey警告说,稳定币可能会"掏空银行部门",因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系统性风险分析揭示了多个历史银行挤兑现象的前例。TerraUSD在2022年5月的崩溃在一周内消除了450亿美元,引发了稳定币市场的连锁反应。由于硅谷银行扣押了Circle的33亿美元无保险存款,导致USDC在2023年3月脱钩至0.94美元,并在一个周末造成了100亿美元的赎回。Tether在2022年5月的压力期间经历了数十亿的提现,虽然维持了挂钩,但引发了关于储备透明度的问题。Moody's Analytics将脱钩定义为超过3%的日波动,纪录显示2022年仅在各种稳定币中就发生了2347起此类事件。
与货币市场基金相似的是,挤兑风险机制展现出较高的脆弱性。纽约联储的一项名为"稳定币是新的货币市场基金吗?"的研究识别出了挤兑动态的相似性,但指出由于没有最后贷款人,持有工具的本质允许即时点对点转账以及7天24小时交易,这些都加速了群体行为,导致稳定币面临更大脆弱性。经济学家Gary Gorton和Jeffrey Zhang认为,稳定币面临"由于依赖于可信的1:1挂钩维护而导致的提高的挤兑风险",且"网络效应和群体行为在信心崩溃时加速挤兑"。
主要稳定币的国债持有导致了火销售风险。Tether持有113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票据(第18大主权持有者),而结合稳定币的国债暴露超过150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警告说,35亿美元的稳定币流入使得短期国债收益率下降2.5-5个基点,而赎回效果是三倍大。当市场压力下快速赎回促使国债清算时,可能扰乱短期融资市场,从而将冲击从加密货币传递到传统金融。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在2023年5月表示:"不断增长的相互关联性,加上对主要稳定币的挤兑,可能对广泛的金融稳定构成系统性风险。"
银行系统的传染渠道通过直接银行暴露(Silvergate在2023年3月失败,Signature被接管,SVB Circle存款导致USDC脱钩)、担保相互联系(加密平台使用BlackRock BUIDL作为担保,衍生品中的稳定币计价保证金)和突然清算对国债市场的影响而增加。国际清算银行在2025年7月警告:"稳定币的相互关联性已经达到溢出的程度。"Chainalysis记录了2025年加密货币中124亿美元的欺诈,并注意到一个"日益专业化的欺诈生态系统",可能会溢出到传统金融。
建议的解决系统性风险的方案包括通过为稳定币发行者授予中央银行账户并要求储备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进行监管整合到两级货币结构中,银行唯一发行允许最后贷款人访问但造成道德风险,通过MiCA的1:1比例及高质量流动资产和压力测试增强储备,系统性指示建议其中金融稳定委员会2023年建议"全球稳定币"超过限制后获得类似银行的监管及紧急流动性访问。挑战仍然在于建立能够在防止挤兑和限制纳税人救助的同时达到效率好处的框架。
一个混合金融系统逐渐成形
国际清算银行的2025年6月《年度经济报告》主张稳定币未通过三项关键测试,建议采取"代币化三部曲"方法。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Agustín Carstens表示,"如果得到适当监管,稳定币可能只扮演辅助角色,但其未来角色不明。"
这些测试检查了单一性(稳定币缺乏普遍的按价值接受,并在不同汇率下交易)、弹性(无法在完全支持之外扩大供应并要求预付款项)和完整性(2024年流向非法行为者的资金达250至32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建议将中央银行储备金、商业银行资金及政府债券代币化,并以统一账本记录,而非依赖于私人稳定币。
国际清算银行创新项目展示了这一愿景:包括7家中央银行和43家机构测试跨境批发支付的Project Agorá,货币政策操作的Project Pine,以及用于承兑票据代币化的Project Promissa。国际清算银行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中央银行由于对稳定币扩散的直接反应加强了CBDC工作,将其视为对货币主权的竞争威胁。Hyun Song Shin表示:"社会有两个选择:基于中央银行资金和稳健银行的已验证的基础上进行转型,或者重新学习关于不健全货币和其对社会真成本的教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的分析警告说,稳定币带来"主要的金融稳定风险"。Hélène Rey指出,虽然跨境支付更快更便宜是积极因素,但包括美元化风险、资本流动性波动、银行系统削弱及洗钱便利在内的负面因素更为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文件25/141记录了2024年期间2万亿美元的稳定币流动,北美(6330亿美元)和亚太地区(5190亿美元)的集中度最高。沃顿商学院的Yao Zeng观察到:"格局变化,而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未变。稳定币在好时光可能运作良好,但在压力下则有可能不稳定。"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发展与稳定币的增长同步加速。中国的e-CNY在2024年6月达到7万亿元(986亿美元)的交易量,同比增长四倍,涵盖全球最大的17个试点中的省份。印度的数字卢比达到了₹101.6亿(1.22亿美元)的流通量,同比增长334%,服务于600万用户,测试可编程支付和离线功能。瑞士的Project Helvetia III进入生产阶段,使用批发CBDC结算了7.5亿瑞士法郎的代币化债券。大西洋理事会跟踪了137个国家(占全球GDP的98%)的CBDC探索,其中72个处于先进阶段,49个正在运行活跃试点,3个已推出。
根据中央银行调查,计划实施中一半的CBDC特性是可编程的。新加坡在2024-2025年期间进行现场CBDC批发试验,用于银行间支付和跨境证券结算。然而,政治障碍浮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暂停了零售CBDC的发展,限制了联邦储备在跨境研究上的工作。美联储主席Jerome Powell确认在他2026年任期结束前不会有零售CBDC,而美联储理事Lisa Cook警告说鉴于互联性,稳定币挤兑清算或可能扰乱资金市场。
代币化国债基金的增长从2023年初的约1亿美元爆发至2024年3月的10亿美元,2024年8月的20亿美元,以及2025年3月的54亿美元 - 超过1000%的增长。BlackRock的BUIDL基金领先,管理资产为25亿美元,年增长7倍,部署于包括Ethereum、Aptos、Arbitrum、Avalanche、Optimism和Polygon在内的7个区块链上。该基金每月从底层美国国债收益中支付股息,投资最低要求为5000万美元,目标为机构客户。Franklin Templeton的BENJI达到7.07亿美元,Superstate USTB达到6.61亿美元,Ondo USDY达到5.86亿美元,Circle USYC达到4.87亿美元,Ondo OUSG达到4.24亿美元。六个实体控制了代币化国债市场的88%。
用例超越了投机扩展到实际的机构应用:加密衍生品抵押允许永续期货平台将代币化国债作为保证金,7天24小时链上收益启用不受传统市场时间影响的连续利息累积,DeFi储备资产支持稳定币发行或提供流动性池,以及智能合约优化基金分配的自动化国债管理。德勤预计,到2035年,仅代币化房地产就将达到4万亿美元,表明更广泛的现实资产代币化趋势以国债为基础。
银行间稳定币网络从概念到规划阶段取得进展。《华尔街日报》2025年5月的报告透露,JPMorgan、Bank of America、Citi和Wells Fargo正通过现有基础设施,如Early Warning Services(运营Zelle,连接2000多家金融机构)或清算所(代表22家银行),讨论联合稳定币发行。JPMorgan通过JPM Coin每日处理10亿至20亿美元的交易,同时宣布JPMD存款代币将在Coinbase的Base公链上使用。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承认:"我们将参与JPMorgan存款币和稳定币两者的事务中。"
Citigroup在2024年10月商业上线了Citi Token Services,跨越四个市场处理数十亿美元的跨境支付,首席执行官Jane Fraser称,代币化货币是流动性领域的"杀手级应用"并确认探索Citi品牌的稳定币发行。Bank of America首席执行官Brian Moynihan预测:"您需要网络。我预计您将看到联盟以及单个银行的行动。"Société Générale在2024年7月作为欧洲合规的稳币发行先锋,其EURCV达到MiCA合规,推出多链部署覆盖Ethereum、Solana、Stellar,并计划与XRP Ledger集成。以下是翻译内容:
Content: 利用统一分类账将支付指令与账户更新合并以实现原子结算和AI驱动的反洗钱/恐怖融资合规。好处包括消除从消息传递到清算到结算的延迟并实现全天候运作。与中国、香港、泰国、阿联酋及沙特阿拉伯合作的mBridge项目在2024年10月BIS因制裁规避问题退出前,达到最低可行产品阶段,体现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SWIFT在2025年9月宣布与Consensys的区块链整合,吸引了包括摩根大通、汇丰银行、美国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在内的30多家全球银行合作,建立了一个既能实时全天候跨境支付、又能保持ISO 20022兼容性,并集成XRP分类账、Hedera和以太坊二层网络如Linea的区块链层。这种混合架构保留了SWIFT的消息传递网络,同时增加了区块链结算能力,可能将11500家成员机构连接到代币化金融。
市场预测显示指数级增长。据渣打银行和麦肯锡的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当前的稳定币市值为2100亿至25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4000亿美元,到2028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麦肯锡指出,2025年由于MiCA和GENIUS法案的监管明确、Chainlink CCIP的基础设施成熟以及ISO 20022的采用,以及贝莱德、摩根大通和支付网络的机构采用,是一个拐点。然而,当前的使用案例仍然有限:大约3%的跨境支付和不到1%的资本市场交易使用稳定币,这表明有显著的增长空间。
专家意见跨越合作、竞争和冲突视角。合作倡导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Christian Catalini:“稳定币和CBDC是互补的,不是竞争者。它们可以共存并互相增强。”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Carstens主张央行应“引领数字创新”,稳定币在受到监管的情况下发挥“辅助作用”。花旗CEO Jane Fraser称代币化货币为“流动性杀手级应用”,而美国银行CEO Moynihan预测“行业联盟和银行个别移动”。
竞争倡导者强调转型潜力。黑石CEO Larry Fink表示“代币化有潜力变革资本市场基础设施”。Circle CEO Jeremy Allaire预测“稳定币网络将成为最重要的金融结构”。国会的证词将稳定币的采用定位为延续“美国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作为对抗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地缘政治竞争工具。
批评者对冲突持担忧态度,包括诺贝尔奖得主Jean Tirole,他在2025年9月表示他对监督“非常,非常担心”,质疑“当前标准”并警告可能发生救助。乔治华盛顿大学的Arthur Wilmarth称GENIUS法案“软弱且不充分,为触发系统性危机和救助的运行奠定了基础。”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批评立法缺乏“关键保障措施和允许风险资产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Hélène Rey警告稳定币可能“导致主要的金融稳定风险,包括美元化、波动性、银行系统削弱和洗钱。”
从业者中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系统视角。沃顿商学院的Yao Zeng指出:“格局改变,规则不变。顺利运作于好时光但在压力下会动摇。”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Jong Kun Lim认为,"央行的终局是关键的基础,但将稳定币排除在货币系统之外的做法是误导的。"摩根大通的Jamie Dimon个人持怀疑态度(“不明白吸引力”)但在制度上务实:“我们将参与其中,因为我们无法承受旁观。”新加坡的Ravi Menon将CBDC定位为“加强央行货币在安全支付中的角色”,将CBDC和受监管的稳定币视为互补而非竞争。
共生问题带来复杂答案
2023-2025年间银行与稳定币的关系不是纯粹的合作或竞争,而是朝向受监管的共存的复杂演变,其中存在显著的系统性风险,需要谨慎管理。证据表明银行不能忽视稳定币——年交易量达27.6万亿美元,超越Visa和Mastercard总和,加上贝莱德、Visa和Mastercard的机构采用,证明稳定币已经捕捉到了实际经济活动。
同时,稳定币不能替代银行——2023年3月USDC危机需要美联储干预,结构上无法通过部分储备银行创造信贷,缺乏存款保险或最后贷款人准入,证明稳定币依赖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和央行支持。
正在形成的混合模型涉及银行提供三个基础层:托管和储备管理(BNY Mellon为Circle和Ripple,BlackRock为USDC储备,Cantor Fitzgerald为Tether),铸币和赎回基础设施(Cross River Bank为Circle,Standard Chartered为Paxos),以及合规框架(NYDFS监督Paxos,MiCA授权SG-FORGE,OCC国家信托章程由Circle申请)。
公共稳定币提供交易层:跨境的24/7结算(XRPL上的3-5秒对比1-5天的代理银行),可编程支付自动化(条件发布、自动财务管理、智能合约集成),全球分发网络(9000万个钱包,与DeFi协议集成,跨链互操作性)。
银行发行的代币化存款和稳定币代表着平行的发展,享有不同的监管待遇。代币化存款(摩根大通Kinexys、花旗Token Services、汇丰Tokenized Deposit Service)仍然属于传统银行法下,保留央行结算终局性,维持存款保险覆盖,并允许支付利息同时限制可传输性给已验证客户。根据MiCA和GENIUS法案框架的公共稳定币要求100%的储备,禁止利息(在欧盟),允许免费传输,并缺乏存款保险同时实现全球互操作性。
监管框架在核心原则上汇聚——100%的储备支持,按面值赎回,运营前授权,AML/KYC合规——在战略遏制上分歧。欧盟担心以美元稳定币推动的美元化削弱欧洲央行的货币主权,导致严格的MiCA执法和数字欧元的发展。
美国将美元稳定币视为加强国际上美元主导地位的地缘政治工具,因此创建了更宽松的GENIUS法案框架。新加坡在创新友好的监管与严格的质量标准之间保持平衡,通过由MAS监管的标签和特定用途货币试点。监管碎片化(欧盟30%银行存款要求,美国不同州标准,新加坡单一司法管辖权)创造了可扩展性障碍,国际协调通过FSB标准部分解决此问题。
技术基础设施成熟使通过Chainlink CCIP提供的机构级跨链互操作性实现趋同,确保超过14万亿美元交易价值,ISO 20022被80%的全球金融交易采用以桥接区块链和银行消息,SWIFT区块链集成在2025年9月宣布连接11500家银行到代币化资产,以及Chainlink ACE与GLEIF vLEI通过隐私保护的KYC和自动制裁筛选提供的合规基础设施。这些发展将稳定币技术从实验性转变为适合生产的机构基础设施。
系统性风险管理仍不完整。历史性运行事件(TerraUSD崩溃450亿美元,USDC贬值到0.94美元,Tether压力赎回)显示脆弱性,而2024年25-320亿美元流向非法活动揭示了诚信漏洞。当前框架缺乏全面的最后贷款人机制、类似银行的压力测试要求,以及系统重要性稳定币的解决方案规划。Tether掌控70%的市场份额和USDT-USDC联合控制88.5%造成了过于庞大无法倒闭的动态却没有相应的审慎监管。
未来的趋势指向2028年2万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值,持续的银行联盟发展(摩根大通-花旗-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讨论),代币化国债扩展至超过54亿美元的当前水平,137个国家的CBDC普及,以及S内容: 过度限制扼杀了跨境支付、金融包容性和可编程货币方面的创新。证据表明这两种结果都没有实现——相反,是将其有规管地整合到货币架构中,银行和稳定币各自占据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角色。
快艇隐喻虽然没有来源确认,但却捕捉到了这种动态:稳定币在不打击传统机构的前提下提高了银行的效率,只要法规引导速度朝着有效用例发展,同时保持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安全护栏。2025年及以后的下一个阶段将验证这种混合架构是否能在不引发金融不稳定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