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Bitcoin
加密货币硬币与代币:关键差异解析
check_eligibility

获得Yellow Network等待名单的独家访问权限

立即加入
check_eligibility
最新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密货币硬币与代币:关键差异解析

profile-alexey-bondarev
Alexey BondarevDec, 24 2024 9:23
article img

许多加密货币的新手认为“硬币”和“代币”这两个术语是可以互换的。那是一个错误,因为它们并不相同。较为高阶的用户常常认为,硬币充当货币的形式,而代币可以用于多种目的。正确,但还有更多内容。

专家会说,硬币是其第 1 层区块链的原生资产,而代币是在现有链的基础上创建的。

这是真的。

但即便是这两个定义也不足以描绘整个画面。

理解硬币和代币的区别对投资者、开发者和爱好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这两个术语常被互换使用,但它们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代表着根本不同的概念。让我们来看看加密货币硬币和代币之间的技术和功能差异,全面概述它们在数字资产领域中的角色。

加密货币硬币:区块链网络的原生资产

让我们从基础开始。

加密货币硬币,通常被称为“原生硬币”或简单的“加密货币”,是各自区块链网络的主要资产。

显示它们如何工作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谈论比特币 (BTC)。是的,第一种(也是仍然最具影响力的)加密货币是硬币最为知名的例子。

它在专门构建的区块链上运行,并充当网络的本地货币。再一次,比特币存在于仅为比特币功能而创建的区块链网络内。就是这么简单。

加密货币硬币的关键特性包括:

  1. 独立的区块链:硬币有自己的专用区块链。比特币(BTC),以太坊(ETH)莱特币(LTC),和 卡尔达诺(ADA) 是其他具有原生区块链的硬币的著名例子。

  2. 交换媒介:硬币主要设计为数字货币。它们可以在其网络内转移价值,并且,越来越多地在更广泛的数字经济中使用。

  3. 价值储存:许多硬币,特别是比特币,被视为可以在时间中保存或增加价值的数字资产。

  4. 挖矿或质押奖励: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硬币通过挖矿(在 PoW 系统中)或质押(在 PoS 系统中)作为奖励来创造给帮助区块链维持完整性的网络参与者。

  5. 治理:一些基于硬币的系统,如 Decred (DCR),包含治理机制,允许硬币持有者对协议更改和网络升级进行投票。

现在,虽然硬币具有相似的特性和目的,但它们的运作方式存在一些差异。换句话说,硬币的技术实现因区块链而异。例如,比特币使用未花费交易输出(UTXO)模型,其中每个交易消耗以前的交易输出并创建新的输出。

另一方面,以太坊使用基于账户的模型,直接跟踪每个地址的余额。

代币:构建于现有区块链之上

与硬币相反,代币是在预先存在的区块链平台上创建和运作的。

感觉到差异了吗?完整的区块链已被创建以允许独立硬币存在。与此同时,还有巨大的区块链网络允许多个代币共存。

以太坊是代币创建中最常见的平台。想想USDT,现在最受欢迎的稳定币。或者狗狗币——最具影响力的模因币。

自从智能合约概念引入以后——这是其中最具革命性的创新之一——成千上万的代币被创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

多亏了这些自执行的协议,开发者可以轻松创建具有特定功能和用途的自定义代币。

代币的关键特性包括:

  1. 依赖于主机区块链:代币依赖于其他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例如,许多流行的代币如 USDT,LINK,和 UNI 是在以太坊上作为 ERC-20 代币构建的。

  2. 多样的用途:代币可以代表广泛的资产或公用事业,不仅仅是简单的价值转移。这包括证券代币、效用代币、治理代币和不可替代代币(NFT)。

  3. 基于智能合约:大多数代币通过智能合约来创建和管理,这些合约定义了它们的供应、分配和功能。

  4. 容易创建:发布代币通常比为硬币创建新区块链更简单且资源不密集。

  5. 互操作性:基于相同标准(如 ERC-20)的代币可以轻松相互交互并与其主机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进行交互。

代币的技术实现因所用的标准而异。

例如,在以太坊上,ERC-20 标准定义了一组函数,允许代币在不同的应用之间一致转移和管理。

但还有其他不同的代币标准,如用于 NFT 的 ERC-721 和用于多代币合约的 ERC-1155。这个领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出现了具有独特属性和特征的新代币。

技术深度分析:硬币与代币

简而言之,我们已经掌握了硬币和代币主要区别。

然而,一些技术方面仍然需要揭示。

共识机制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硬币通常需要自己的共识机制来验证交易并维护网络安全。

比特币的 PoW 系统,例如,涉及矿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以将新区块添加到链上。以太坊的 PoS 系统需要验证者质押 ETH 来参与区块创建和验证。

代币生活在不同的领域。它们继承其主机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简单来说,无论是基于何种区块链的代币,它都不需要自己的共识机制。它只需使用主区块链使用的那一套。

在以太坊上的 ERC-20 代币(比如 USDT)不需要自己的共识协议;它依赖于以太坊现有的验证者网络来处理交易。因此,当你从钱包发送或接收 USDT 时,交易是由底层的以太坊区块链运行的。并且使用以太坊的共识机制。 Content: 交易。

Tokens

在这里我们看到不同的情况。代币不是货币(当然,它们可以代表数字资产,比如稳定币和模因币)。但它们主要是工具。

  1. 去中心化金融(DeFi):代币是DeFi生态系统的命脉。示例如下:

    • Dai (DAI):通过智能合约维护的去中心化稳定币。
    • Aave (AAVE):Aave借贷协议的治理代币。
    • Uniswap (UNI):代表Uniswap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所有权。
  2. 功能型代币:在区块链生态系统内提供访问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权限。例如Filecoin (FIL)用于支付去中心化存储服务。

  3. 证券型代币:代表现实世界资产的所有权,比如tZERO这样的证券型代币旨在将传统证券代币化。

  4. 非同质化代币(NFTs):代表数字或物理资产所有权的独特代币,在艺术品、收藏品和游戏中很受欢迎。

  5. 治理代币:允许持有者参与去中心化决策。例如,Compound的COMP代币赋予用户对协议变更的投票权。

模糊的界线:币、代币和互操作性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它可能会在你了解完上述内容后让你感到困惑。但这就是加密世界,你知道,永远在进化且变化无常。

随着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硬币和代币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

  1. 包装代币:可以将比特币表示为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包装比特币(WBTC),一种ERC-20代币。这让比特币能够与以太坊的DeFi生态系统互动。这项很酷的创新吸引了很多用户。

  2. 跨链桥:像Polkadot和Cosmos这样的项目创建了可互操作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中资产可以在不同区块链之间无缝移动。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创新有潜力成为加密世界的真命脉。

  3. Layer 2解决方案:像比特币的闪电网络或以太坊的Optimistic Rollups这样的扩展解决方案为交易处理创建了不符合传统硬币/代币二分法的新范式。而且Layer 3已经在地平线上了。

  4. 协议的代币化:一些项目起初作为代币启动,但正在推出自己的区块链。例如,币安币(BNB)一开始是ERC-20代币,但现在在自己的币安链上运行。这只是代币如何演变成硬币的一个例子。

关于 Bitcoin 的更多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