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

香港禁止冷钱包中的智能合约,强制24/7监控

1小时前
香港禁止冷钱包中的智能合约,强制24/7监控

香港证券监管机构实施了新的数字资产平台托管要求,以应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已导致投资者损失数十亿美元。香港证监会发布了更新的合规标准,要求所有在香港运营的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必须具备24/7监控系统、白名单提取地址以及增强的钱包安全协议。


需了解的信息:

  • 香港证监会禁止冷钱包中的智能合约,要求在全球托管漏洞后即时对客户资产进行实时对账
  • 新规则立即生效,随着香港通过扩大监管框架,确立其作为区域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
  • 要求包括未授权访问检测系统,以及对冷钱包交易的严格控制,以防止资产损失

对全球威胁的监管响应

该监管打击源于香港证监会所指称的国际上观察到的“多重托管漏洞”案例。证监会的中介执行董事叶尔奇博士强调,客户资产保护仍是香港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发展的头等大事。

今年早些时候监管机构的自我审查显示,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在网络安全准备方面存在重大差距。证监会在其通函中表示,海外虚拟资产平台多次网络安全事件导致重大客户资产损失,也凸显出全球托管的持续风险。

识别出的关键漏洞包括第三方钱包解决方案的妥协和交易验证流程的不足。委员会还指出,审批设备访问控制不当是困扰该行业的另一个重大弱点。

新的托管标准和技术要求

更新的框架引入了平台必须立即实施的多项技术强制要求。冷钱包部署现在限制使用智能合约,证监会表示,这些合约应被消除,以“最小化与链上智能合约相关的潜在在线攻击向量”。

防止未授权资产转移的白名单控制成为强制要求。通函规定,对冷钱包白名单的任何修改或添加都应接受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在新规则下,交易验证受到更严格的审查。每笔交易都必须进行系统化验证,以确保只有授权的转账才能进行。实时对账链上客户资产与账本余额成为不可协商的要求。

平台必须建立检测对关键钱包基础设施未经授权访问的机制。香港证监会要求“有效的24/7监控”系统、网络、钱包和基础组件。任何导致差异的意外交易都需立即标记并调查。

香港的更广泛数字资产策略

托管要求代表了香港大力推动建立地区数字资产主导地位的最新进展。今年以来,香港推出了多项计划,旨在吸引加密货币企业,同时维护投资者保护。

一月时,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了针对开发区块链产品的本地银行的新监管安排。中央银行将此形容为使机构能够通过有效管理相关风险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分布式账本技术(DLT)采用的潜在收益”。

五月通过了《稳定币条例》,为稳定币发行人创建了全面的许可要求。任何在全球范围内发行香港元参考稳定币的实体现在都需取得中央银行的许可。

六月,香港证监会宣布计划允许专业投资者进行数字资产衍生品交易。此扩展旨在扩大产品供应并巩固香港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

政策框架演变

政府于6月26日发布的《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声明2.0》代表着最明确展示香港加密货币雄心的标志。声明引入了LEAP框架,重点聚焦于稳定币法规和资产代币化政策。

这种统一的监管方式涵盖在单一框架下的所有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政策表明香港对全面监督的承诺,同时鼓励行业增长。

该地区对数字资产的接受自然引发了更多的监管审查。然而,官员们强调,加强的监督是支持,而非阻碍行业发展。

了解关键术语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是用户购买、销售和交易加密货币和其他数字代币的数字市场。这些平台在香港需要获得许可并必须遵守托管要求。

冷钱包将加密货币在离线存储以防止黑客攻击。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上自动履行协议条款而无需中介的自执行程序。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货币,旨在保持稳定的价值,通常与美元等传统货币挂钩。资产代币化是指将物理或传统金融资产转换为区块链网络上的数字代币。

结束思考

香港立即实施更严格的托管标准反映了对数字资产安全漏洞日益严重的全球关注。该地区继续在全面监管框架下平衡投资者保护与成为亚洲首要加密货币中心的雄心。

免责声明: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用于教育目的,不应被视为财务或法律建议。在处理加密货币资产时,请务必自行研究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