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加密货币类别正在吸引市场关注:AI 实用代币,它们承诺将数字经济与现实世界的计算基础设施连接起来。随着人工智能重塑从内容创建到药物发现等行业,加密市场中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其中代币不再只是投机性资产,而是为去中心化网络提供动力的功能性工具。
三个项目处于这一转变的前沿:Bittensor (TAO)、Fetch.ai (FET) 和 Render Token (RNDR)。
Bittensor 运营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机器学习网络,贡献者可以在其中协同训练 AI 模型并赚取奖励。Fetch.ai 部署自主经济代理,执行供应链、能源市场和去中心化金融中跨越的任务。Render Network 将闲置的 GPU 能力转化为用于 3D 渲染、视觉效果和 AI 推理的点对点市场。
这些代币不仅代表了渐进式创新。它们标志着加密技术中潜在的架构转变,摆脱了以稀缺性和价值储存特性为中心的“数字黄金”叙事,转向以实用性为驱动的生态系统,代币在其中促进实际计算工作。Bitcoin 和 Ethereum 通过货币和平台叙事确立了自身地位,而 AI 实用代币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论题:代币作为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访问密钥、机器对机器经济的支付轨道以及计算资源的奖励机制。
在这里我们深入探讨这些代币为何在当前趋势中占据重要位置,分析它们的实用模型和代币经济学,评估竞争动态和叙事风险,探索估值框架,并考虑实用代币可能如何相对于已建立的价值储备资产演变的更广泛影响。
实用代币,为什么现在?

人工智能加速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融合已为实用代币的采用创造了成熟条件。几个宏观驱动因素解释了当前的势头。
首先,人工智能计算需求激增。训练高级语言模型和生成合成媒体需要巨大的 GPU 资源,导致了集中式云基础设施的瓶颈。传统供应商如 AWS 和 Google Cloud 在满足需求方面困难重重,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仅为 12-18%,而 GPU 短缺问题仍然存在。这种供需失衡推高了计算成本,使去中心化替代方案在经济上可行。
其次,早期加密周期主要集中于 DeFi 协议和价值储存叙事。但到2024-2025年,基础设施和计算成为主导主题。2025年的总加密市场市值超过了4万亿美元。在这一增长中,AI加密项目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提供实质性基础设施而非单纯金融产品的项目在市场成熟时获得了更大的关注。
第三,代币化在协调分布式资源方面提供了独特优势。去中心化 GPU 网络(如 Render)可以全球聚合闲置的计算能力,使与集中式替代方案相比可实现高达90%的成本节省。代币提供了经济协调层:创作者用 RNDR 支付渲染服务费用,节点运营者通过贡献 GPU 容量赚取奖励,协议通过区块链交易保持透明。
实用模型与价值储存型代币形成鲜明对比。比特币的价值主张集中在固定供应稀缺性及其作为数字黄金的定位。Ethereum 添加了可编程能力,但仍然显著地从作为结算层和资产背书的价值中获得价值。像 TAO、FET 和 RNDR 这样的实用代币却从网络使用中获得价值:在 Bittensor 上训练的 AI 模型越多,在 Fetch.ai 上部署的自主代理越多,在 Render Network 上处理的渲染作业越多理论上意味着更大的代币需求。
向实用户型的转变不仅仅是叙事上的。Render Network 处理渲染作业为主要制片厂使用去中心化节点。Fetch.ai 展示了包括在 Cambridge 的自主停车协作和能源交易系统的实际应用。Bittensor 的子网架构现在包括专注于不同 AI 领域的128 个活跃子网,从文本生成到蛋白质折叠。
然而,实用代币的采用仍面临挑战。大多数代币仍主要交易于投机价值之上,而不是使用基本面。代币速度(即代币易手的速度)如果用户立即将奖励兑换为其他资产,可能会破坏价格稳定。问题在于这些协议能否产生足够的使用量以支撑其估值,还是它们仍属叙事驱动的资产,易受炒作周期影响。
代币 1: Bittensor (TAO) 深度探讨

Bittensor 是什么?
Bittensor 是一个开源协议,支持着去中心化的机器学习网络。与传统的 AI 开发集中于科技巨头实验室不同,Bittensor 创建了一个点对点市场,开发者贡献机器学习模型,验证者评估其质量,贡献者根据他们提供给集体智慧的资讯价值获得奖励。
该协议由Jacob Steeves 和 Ala Shaabana创建,他们是启动该网络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旨在实现 AI 开发的民主化。愿景是雄心勃勃的:创建一个市场,人工智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无信任的透明环境中互动,无需中央门禁者。
实用性和机制
TAO 代币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重功能。最根本的是,TAO 授予对网络集体智慧的访问权限。用户通过支付 TAO 提取经过训练的模型信息,而向网络增加价值的贡献者则获得更多权益。这创造了一个激励结构,使高质量模型贡献者获得更大奖励。
网络通过子网架构运作。每个子网专注于不同的 AI 任务 ——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数据预测,并使用自己的评估逻辑。模型在子网内基于准确性和效率竞争。验证者押注 TAO 评估模型输出并确保公平评分。提名者支持特定验证者或子网并分享奖励,类似于委托权益证明系统。
这种模块化设计使 Bittensor 能够同时在多个 AI 领域扩展。与其说是一个整体网络,不如说该协议是作为专用 AI 市场的基础设施运作,每个市场具有量身定制的评估标准和奖励分配。
代币经济学
Bittensor 的代币经济学模仿比特币的稀缺性模型。TAO 的总发行量固定为 2100 万个代币,发行遵循减半时间表。第一次减半发生在 2025 年,将每天的发行量从 7200 个代币减为 3600 个代币。这种通缩机制类似于比特币的四年周期,创造了供应稀缺性。
目前,约 960 万个 TAO 代币在流通,占总供应量的约 46%。流通供应将继续增长,但由于减半而以递减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完成完全分配。
挖矿奖励流向成功提高网络智力的贡献者。验证者因准确评估模型贡献而获得奖励。这种双重奖励结构激励了模型开发和网络完整性。
用例
Bittensor 的应用范围跨多个领域。集体学习允许医疗机构在不共享底层信息的情况下训练敏感医疗数据的模型 - 这一点在用胸部X光90%的准确性检测 COVID-19 时得到验证。金融机构可以在保持专有数据私密的同时协作训练欺诈检测模型。
子网结构使得专用 AI 服务成为可能。文本生成子网竞争生成高质量语言输出。预测市场利用 Bittensor 的推断能力。嵌入服务处理和编码数据以进行下游应用。每个子网独立运作,同时为更广泛的智能市场贡献力量。
企业采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呈增长趋势。Deutsche Digital Assets 和 Safello 推出了全球首个 内容:2025年11月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推出实物支持的Bittensor ETP,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监管合规的TAO敞口。这一进展表明了超越零售投机的成熟兴趣。
竞争与生态系统
Bittensor在去中心化AI领域与诸如SingularityNET (AGIX) 和 Ocean Protocol (OCEAN) 等项目竞争。SingularityNET运营一个AI市场,供开发者变现算法和服务。Ocean专注于数据市场和计算对数据应用。每个项目对去中心化AI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Bittensor强调协作式模型训练,SingularityNET专注于服务市场,Ocean优先考虑数据资产。
然而,最大的竞争威胁来自于集中式AI巨头。OpenAI、谷歌DeepMind和Anthropic拥有大量资源、专有数据集和尖端人才。这些实体的迭代速度更快,可以部署比去中心化替代方案目前更强大的模型。Bittensor必须证明其协作方法能产生与集中式替代品竞争的模型,且不仅在哲学上具有吸引力,还在特定用例上技术上优越。
网络的WebAssembly (WASM) 智能合约升级 于2025年扩大了功能,支持贷款、子网代币的自动交易以及跨子网应用等功能。此基础设施发展旨在创建一个超越纯模型训练的更为全面的数字经济。
叙述风险与估值
Bittensor的估值面临多方面的紧张局势。2025年11月12日,TAO交易价格在362-390美元之间,市值近37-41亿美元。该代币在2025年早期曾达到超过400美元的高点,但经历了加密资产特有的波动。
乐观者指出了几个增长驱动因素。减半机制产生通缩压力,如需求保持稳定,可能会支持价格升值。分析师预测,2026年的目标范围在$360-500美元之间,而更激进的预测则预期到2027-2030年超越$1,000,尽管这些预测具有相当不确定性。
根本问题在于网络使用是否能证明估值合理。代币流速理论表明,主要用于交易的效用代币很难保持价值,因为用户会迅速将奖励转换为其他资产。Bittensor通过质押来缓解这点——验证者必须锁定TAO以参与网络共识,减少流通供应和流速。
然而,如果Bittensor未能吸引除当前子网活动之外的有意义AI工作负载,代币将主要成为投机工具。协议必须证明去中心化模型训练提供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优势,以证明开发者从TensorFlow或PyTorch及集中计算框架迁移的合理性。
风险包括技术竞争、AI系统的监管不确定性、协议中的潜在安全漏洞,以及随着网络扩展而保持去中心化的挑战。最近20%每周跌幅凸显了即使随着更广泛的机构兴趣增长仍然存在的波动性。
代币2:Fetch.ai (FET) 深入分析

Fetch.ai是什么
Fetch.ai是一个区块链生态系统,利用AI和自动化来实现自治经济代理——代表用户、设备或组织独立执行任务的数字实体。成立于2017年,并于2019年3月通过Binance的IEO推出,Fetch.ai旨在通过去中心化网络民主化获取AI技术。
平台的定义特征是自主经济代理(AEAs)。这些是软件实体,能在某种程度上自主操作,执行如优化供应链、管理智能电网能量分布、协调交通网络和自动化DeFi交易等任务。代理通过开放经济框架发现并相互协商,创建了一种机器对机器的经济模式。
CEO Humayun Sheikh领导的团队设想基于AI的系统打破了大型技术公司对数据的垄断。通过在去中心化网络中分布AI能力,Fetch.ai将其自身定位为“代理经济”的基础设施——一个未来,自治代理代表个人和设备在无数微交易和协调任务中行动。
FET的效用
FET代币作为Fetch.ai生态系统的主要交换媒介。当两个代理连接、沟通和协商时,一方通过FET支付另一方的数据或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该代币支持微支付的几美分,使机器到机器经济所需的细粒度交易成为可能。
FET有几个具体功能。它支付网络交易手续费和AI服务的部署。开发自主代理的开发者以FET支付以访问网络的机器学习工具和计算资源。用户可以质押FET以参与网络安全,通过Fetch.ai的权益共识机制,为验证节点贡献获得奖励。
代理还需存入FET进行网络注册,创建了一个质押要求来资助其操作权。此存款机制确保代理在游戏中有经济利害相关,减少垃圾信息,激励高质量贡献。
代币经济学与结构
FET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不同区块链中。最初作为以太坊上的ERC-20代币推出,Fetch.ai后来在Cosmos生态系统中部署了自己的主网。用户可以在本地版本和ERC-20格式之间切换,选择影响交易费用和与不同DeFi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最大供应量大约为10亿FET代币,尽管确切的分发和锁定计划各异。该代币在以太坊(用于ERC-20兼容性)和币安智能链(作为BEP-20代币)上运行,提供一个1:1代币桥使用户依据需求在网络之间转换。
Fetch.ai是人工终极智能联盟的一部分,这是2024年与SingularityNET和Ocean Protocol宣布的合作。该联盟旨在创建一个统一的去中心化AI生态系统,结合市值目标为前20的加密货币地位。AGIX和OCEAN的代币持有人可以转换为FET,潜在地整合了各项目的流动性和开发努力。
使用案例
Fetch.ai的应用范围涵盖多个行业。在智慧城市中,代理协调停车和交通。剑桥的一次试点展示了代理如何自主寻找停车位、竞标车位并实时处理付款。加入叫车服务允许网络根据需求模式发送车辆。
能源市场是另一个主要使用案例。拥有屋顶太阳能的家庭可以部署代理与邻居直接交易多余能量,避开集中公共事业。代理协商价格、验证交易并以FET结算付款,创建一个点对点能量市场。
在物流和供应链中,代理优化路线、库存管理和承运商选择。企业可以部署一个代理来通过网络发现供应商,协商条款,比较价格,检查质量评分,订货,安排运输和处理付款——所有这些都是基于预定义参数自主进行的。
DeFi自动化显示出希望。代理可以执行复杂的交易策略,优化跨协议的流动性供应,并在借贷市场中管理抵押品头寸。在2025年中期,一个Fetch.ai支持的代理赢得了UC Berkeley的黑客马拉松,用于空中交通协调,展示了在实时数据中分配航班时隙、管理延误和协商拥堵区域的能力。
与Interactive Strength (TRNR)的合作关系创建了智能健身教练代理,分析表现数据,建议定制化的锻炼方案并与用户协商训练计划,所有这些都通过FET支付结算。
竞争格局与风险
Fetch.ai与其他代理专注的协议如Autonolas (OLAS)竞争,它们提供一种... Content:加速器程序为自主代理。Virtuals Protocol在2024年底崭露头角,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基于Base和Solana建立了一个AI代理的启动平台,并拥有自己的令牌化代理生态系统。
更广泛的竞争威胁来自集中式AI平台。谷歌、亚马逊和微软通过云平台提供复杂的AI服务,无需用户持有专有代币。要让Fetch.ai成功,去中心化代理模型必须提供明确的优势——隐私保护、审查抵制、点对点直接协调——以证明管理加密资产的复杂性是值得的。
监管不确定性带来风险。自动操作的AI系统可能会在新兴法规下受到审查。欧盟AI法案的基于风险的方法可能将Fetch.ai的代理归类为“高风险”,特别是在能源或物流等领域操作时,这需要审计和监督,从而增加了运营成本。
对代理经济叙事的怀疑仍然存在。批评者质疑自主代理是否会实现主流应用,还是仍然是一个小众技术好奇。如果机器对机器的经济无法大规模实现,FET将成为一个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2025年11月12日,FET的交易价格在0.25至0.30美元之间,经历了一年的显著波动。当Interactive Strength宣布计划以FET为中心建设一个5亿美元的加密储备库时,该代币引起了关注,这表明机构对项目长期潜力的信心。
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的价格目标为6.71美元,尽管这样的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本问题是基于代理的协调是否提供足够的价值来证明代币经济学合理,还是更简单的集中化替代方案占上风。
最近的进展表明前景乐观。Fetch.ai在2025年初启动了一个1000万美元的加速器,用于投资在其基础设施上构建的初创公司。这表明在超出投机交易的范围内对生态系统增长的承诺。
代币3:Render 代币(RNDR)深入分析

Render 网络是什么
Render 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GPU渲染平台,它连接需要计算能力的创作者与提供空闲GPU资源的个人和组织。最初由OTOY首席执行官Jules Urbach于2009年构想,并于2020年4月正式发布,Render 已发展成为图形和AI工作负载的领先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
Render网络的运作模式是一个点对点的市场。创作者提交渲染任务——3D图形、视觉特效、建筑可视化、AI推理——至网络。具有闲置GPU容量的节点运营商接收任务并处理,以获得RNDR代币作为报酬。该平台利用了OTOY先进的OctaneRender软件,通过分布式基础设施提供专业级渲染能力。
Render网络解决了一个根本性瓶颈:高质量的渲染需要大量的GPU能力,而集中式云服务价格昂贵且在需求高峰期可能缺乏容量。通过全球聚合未充分利用的GPU,Render 以一小部分传统成本提供专业渲染工具的访问。
实用代币 RNDR
RNDR代币(现已迁移到Solana为RENDER)作为网络的本地实用代币。创作者以RENDER支付渲染服务,费用由所需的GPU能力决定,用OctaneBench (OBH)——由OTOY开发的标准化单位量化渲染能力来衡量。
节点运营商通过完成任务赚取RENDER。网络实行分级信誉制度:Tier 1(受信任合作伙伴),Tier 2(优先级)和Tier 3(经济型)。较高等级的节点运营商收取高价费率,但提供有保障的可靠性。创作者的信誉评分影响任务分配速度——历史良好的创作者能够更快地获取资源。
持有RENDER代币伴随治理权。持有者通过Render DAO对网络升级、协议改变和资金提案进行投票。这种去中心化的治理确保社区而非中央机构单独塑造网络的发展。
2023年1月实施的烧铸平衡机制动态管理代币供应。当创作者为渲染支付费用时,95%的代币被燃烧,从流通中移除。节点运营商则收到新铸造的代币以维持经济平衡。此设计使得随着网络使用增长而RENDER潜在成为通缩代币,因为如果需求强劲,燃烧率可能超过铸造率。
代币经济学
RENDER在社群投票后于2023年末从以太坊迁移至Solana,以利用Solana的更快交易和更低费用。原ERC-20的RNDR代币在以太坊上升级为Solana上的RENDER(SPL代币)。总供应量上限定于644,168,762个代币,截至2025年,大约5.17亿个流通代币。
代币分配中25%用于公开销售,10%用于储备,65%以托管形式持有以调节供需流动。该储备允许基金会在网络扩展时管理代币的可用性。
用例
Render网络服务于多个行业。影视制作公司使用网络进行视觉特效渲染。大型制片厂已使用去中心化节点渲染项目,展示了该系统能够处理专业工作流程,端到端加密确保知识产权保护。
游戏开发者利用Render进行3D资产创建和实时渲染,元宇宙项目则依赖网络生成沉浸式环境和角色图形。分布式GPU能力的可扩展性允许创作者根据需要启动渲染能力,而无需投资昂贵的本地硬件。
建筑师和产品设计师使用Render进行高质量的3D可视化。建筑公司在施工前创建建筑物的虚拟现实漫游。产品设计师大规模原型制作,通过并行GPU渲染测试纹理和颜色。
AI推理是一个增长中的用例。2025年7月,Render在美国上线了专用于AI计算工作负载的NVIDIA RTX 5090 GPU。训练某些AI模型,尤其是涉及图像或视频生成的模型,可以从分布式GPU能力中获益。网络的基础设施可以显著加速AI训练,与单机设置相比。
竞争动态
Render在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提供者竞争。AWS、Google Cloud和CoreWeave等传统GPU云服务提供简化的界面和可靠的SLA。然而,它们收取高额费用,并可能在需求高峰期容量有限。
在去中心化领域,竞争者包括Akash网络(AKT)、io.net(IO)和Aethir。每个平台在GPU市场协调上采用不同的方法——Akash专注于更广泛的云基础设施,io.net强调AI/ML工作负载,Aethir针对游戏和娱乐。Render通过其与OTOY专业软件的整合以及在创意专业人士中建立的声誉来区分自身。
价值捕获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更多提供者进入市场,GPU计算正逐渐成为商品服务。Render必须证明其去中心化模式所提供的明显优势——成本效率、全球可用性、审查抵制——足以证明使用加密代币而非中心化服务的信用卡支付是合理的。
与大公司合作提供了验证。Ari Emanuel(Endeavor联合首席执行官)曾公开支持Render网络,与迪士尼、HBO、Facebook和Unity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关系标志着主流认可,尽管将关系转化为持续的网络使用仍是挑战。
在2025年11月12日,RENDER的交易价格在4.50至5.00美元之间,市值接近25亿至30亿美元。该代币在2024年经历了显著增长,但仍面临... 内容:到2024年初,其初始价格上涨了13,300%,尽管此后进行了巩固。分析师将此归因于AI和GPU/NVIDIA叙述,而与苹果的合作伙伴关系则为其提供了额外的可信度。
风险包括来自于能更有效扩展的集中式提供商的竞争,因挖矿经济有利于大型运营商而可能发生的硬件集中,以及去中心化GPU市场是否能实现可持续的采用或仍然是小众解决方案的问题。
比较分析:效用代币 vs 价值储存代币
AI效用代币与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价值储存代币在基本价值主张上存在根本不同。了解这些区别可以阐明效用代币类别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目的和需求驱动因素
比特币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其作为数字黄金的定位——一种稀缺的、去中心化的价值储存和对货币通胀的对冲。比特币2100万的供应上限和超过2万亿美元的市值定位其为一种宏观资产类别。以太坊增加了可编程性,因作为DeFi协议、NFT和其他应用的结算层而产生价值,ETH的需求来自于燃气费和质押要求。
效用代币如TAO、FET和RENDER则从网络使用中获取价值。需求理论上与处理的计算工作、部署的代理和完成的渲染任务相关。更多的Bittensor上训练的AI模型将增加对TAO的需求以访问智能。Fetch.ai上更多的自主代理应推动FET交易。更多的渲染工作应燃烧更多的RENDER代币。
代币经济学和治理
价值储存代币强调稀缺性。比特币的固定供应和减半周期产生可预测的发行下降。以太坊通过EIP-1559转向权益证明,燃烧交易费,当网络使用高时引入通缩压力。
效用代币采用多种方法。Bittensor模仿比特币的减半模式,创造稀缺性。Render的燃烧与铸造平衡将供应与使用联系起来——高需求燃烧的代币多于铸造的,减少供应。Fetch.ai维持固定供应但依赖于质押激励来降低流速。
治理截然不同。比特币维持保守的发展方式,协议变化最小。以太坊使用链外协调和最终的粗略共识。效用代币通常实现直接的链上治理,代币持有者投票对协议升级、资金提案和参数调整,让社区更积极地管理。
采纳路径和用户基础
价值储存代币的目标是希望接触加密资产或对冲传统金融的投资者。比特币吸引相信健全货币原则的人。以太坊吸引与DeFi和Web3应用程序互动的开发者和用户。
效用代币必须吸引特定的用户类型。Bittensor需要选择分散模型训练而非现有框架的AI研究人员和数据科学家。Fetch.ai需要开发人员为现实应用构建自主代理。Render需要信任分散基础设施进行生产工作流的创意专业人士。
这些采纳障碍更为陡峭。开发人员面临从现有工具切换的成本。企业需要新兴去中心化网络可能难以提供的可靠性和支持。效用代币必须展示明确的优势——成本、性能、功能——以克服惰性。
价值捕获机制
价值储存代币通过稀缺性和网络效应捕获价值。当更多的参与者将比特币视为一种价值储存时,需求增加,而供应保持不变,推高价格。这种投机循环自我强化,尽管它也造成了波动性。
效用代币面临流速问题。如果用户立即将赚取的代币转换为法币或其他加密货币,高流速会阻止价值积累。交易方程 (M×V = P×Q) 表明对给定交易量 (P×Q),更高的流速 (V) 意味着更低的市值 (M)。
协议通过多种机制缓解流速。质押要求 锁定代币,减少流通供应。Bittensor需要验证者质押TAO。Fetch.ai通过网络费用奖励质押者。像Render这样的燃烧机制将代币从流通中永久移除。治理权创造了持有代币以获得投票权的激励。
市场表现和轨迹
比特币在2025年达到超过126,000美元的历史高点,继续其作为宏观资产的轨迹。以太坊从2022年后的回调中恢复,保持其作为主要智能合约平台的位置。
AI效用代币表现更为波动。TAO在2024-2025年间交易在200-750美元之间,市值峰值达到37-41亿美元。FET经历了重大波动,特别是在人工超智能联盟宣布。RENDER在2023-2024年间实现了爆炸性增长,然后巩固。
这些代币同时在投机和基本面上交易。当AI叙述主导加密货币话语时,效用代币表现优于。在低迷时期,由于投资者逃往认为更安全的资产,它们往往表现不如比特币和以太坊。
共存或竞争?
问题在于效用代币是否代表“下一波”或作为互补类别共存。证据表明共存更为可能。价值储存代币的用途不同于运营代币。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以太坊作为可编程结算层,而效用代币则作为特定应用的燃料。然而,成功并不能保证。如果使用未实现或集中式替代方案显示优于大多数效用代币可能会失败。AI-加密市场市值到2025年达到240-270亿美元,相较于仅比特币超过2万亿的小。
赢家可能展示以下表现:
- 独立于投机之外持续增长的网络使用
- 相较集中式替代方案的明确优势
- 强大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和企业采纳
- 通过质押或燃烧有效缓解流速
- 在去中心化和效率之间平衡的治理模型
最终的考验是效用代币是否成为AI工作负载的基础设施,抑或它们依然是被集中云提供商掩盖的小众解决方案。
估值、采纳指标与叙述风险
评估效用代币需要不同于评估价值储存资产的框架。虽然比特币可以通过库存到流量模型或作为可与贵金属相比的数字黄金来估值,但效用代币需要使用基于使用的指标。
效用代币的关键指标
网络使用统计数据提供了基础。对于Bittensor,有意义的指标包括:
- 活跃子网数量及其专业化
- 用于模型训练的计算小时数
- 矿工和验证者保障网络的数量
- 通过协议流动的交易量
- 推出的成功模型服务于真实应用
到2025年底,Bittensor报告128个活跃子网,与早期时期相比有了显著增长。然而,评估这些子网是否生成真正的需求还是仅仅是投机活动需要更深入的调查。
对于Fetch.ai,相关指标包括:
- 部署的自主代理数量
- 代理到代理的互动和交易量
- 跨行业的现实整合
- 与企业或政府的合作关系
- 质押参与和验证者数量
Fetch.ai在停车协调、能源交易和物流方面展示了概念验证,但从试点到广泛采用的扩展仍是挑战。
对于Render网络,关键指标是:
- 每月处理的渲染工作
- 提供GPU容量的活跃节点运营商数量
- 使用网络进行生产工作流程的企业客户数量
- 在燃烧与铸造平衡下的燃烧率与铸造率比较
- 跨去中心化网络使用的GPU小时数
Render已获得主要工作室合作关系,并处理实际渲染工作,提供了比许多效用代币更具体的使用证据。
代币流速与燃烧指标
代币流速衡量代币在经济中的流通速度。高流速表明用户立即消费或转换代币,阻止价值积累。低流速表明代币更长时间被持有,可能作为价值储存或用于获得质押奖励。
比特币展示了4.1%的流速,以太坊为3.6%,表明成熟资产主要被持有,而不是立即消费。Content: 被交易。实用代币通常在初期显示出更高的速度,因为用户会将代币换成稳定的货币。
销毁机制能有效控制高速度。Render的系统在每次交易中销毁95%的支付代币,减少供应。如果销毁速度超过铸造速度,流通供应量就会减少,如果需求保持不变,可能支持价格上涨。
评估销毁需要透明性。项目方应该定期发布销毁报告,显示从流通中移除的代币数量。Render提供这些数据,允许独立验证通缩的说法。
真实世界的合作和整合
企业采纳标志着真正的实用性。Bittensor在SIX Swiss Exchange上首个ETP的推出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途径。Interactive Strength的5亿美元FET储备表现了企业的信心。Render与迪士尼、HBO和Unity的合作验证了其在生产工作流程中的能力。
然而,合作本身不能保证持续的使用。许多区块链项目宣布的合作未能转化为显著的收入或网络活动。关注来自企业关系的实际交易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见解。
叙事风险
几种叙事风险威胁实用代币的估值:
AI + 体跃无果而终:AI和区块链的融合创造了强大的叙事,但如果去中心化的AI系统未能匹敌中心化的替代方案,其估值会下跌。大多数专家预计只有少数AI-加密项目会长期成功,很多仍然在投机阶段。
计算需求不足:建造去中心化的GPU基础设施若开发者不使用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使用量未能超越早期采用者和拥护者,代币就变成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去中心化计算能否从AWS、Google Cloud和其他中心化巨头中夺取有意义的市场份额。
监管威胁:全球各地政府正在制定AI法规。欧盟AI法律的基于风险的框架可能将某些AI系统归为高风险,需要审核和监管。自主代理做出经济决策可能会受到审查。关于实用代币是否构成证券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监管风险。
硬件中心化:去中心化网络面临再次中心化的风险。如果挖矿或节点操作仅对拥有规模经济的大玩家经济可行,去中心化的承诺就会褪色。GPU网络可能围绕主要数据中心集中,违背了点对点基础设施的初衷。
技术限制:去中心化系统面临固有的权衡。协调成本、延迟和可靠性可能导致实用代币无法与优化的中心化替代方案竞争。如果技术限制不可克服,采用会停滞。
估值框架
传统金融模型在实用代币上表现不佳。贴现现金流(DCF)适用于有盈利分享的代币—Augur为REP持有者支付网络工作的报酬,创建了现金流,可以进行DCF分析。但纯粹的实用代币没有明显的现金流可贴现。
交易方程式提供了一种方法:M×V = P×Q,其中M是市值(我们要解的),V是速度,P是每笔交易的价格,Q是交易量。重新排列:M = P×Q / V。这意味着市值等于交易量除以速度。
更高的交易量(P×Q)支持更高的估值。更低的速度(V)也支持更高的估值。项目必须要么增加使用,要么降低速度——理想情况下两者兼具。质押可以降低速度;销毁机制减少供应;真正的实用性会增加交易量。
Metcalfe's Law 表示网络的价值增长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随着更多参与者加入Bittensor、Fetch.ai或Render,网络效应可能驱动指数值增长。然而,这一规律假设所有连接都有价值——对早期网络来说并不总是如此。
比较估值时需要考虑类似项目。如果Bittensor实现了与SingularityNET或Ocean Protocol类似的网络使用量,比较市值可以提供粗略的基准。然而,每个项目的独特代币经济和用例限制了直接比较的有用性。
最终,实用代币的估值依然是投机性的。除非网络展现出独立于投机的持续使用,否则价格将反映叙事力量和市场情绪与基本价值的同等重要性。内容:估值。
下行:使用未能实现
悲观情境下,实用代币无法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持续需求。尽管基础设施令人印象深刻,但用户并未从既有平台迁移。开发者继续使用 TensorFlow、PyTorch 和集中式云计算,而不是学习新的去中心化协议。创意专业人士坚持使用 Adobe、Autodesk 和传统渲染农场,而不是尝试加密驱动的替代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AI 实用代币主要成为投机资产。价格根据更广泛的加密市场情绪和 AI 炒作周期波动,而不是基于基本使用。当故事消退时——就像许多 2017-2018 年的 ICO 代币一样——估值崩溃。
几种动态可能导致这种结果:
- 用户体验摩擦:对主流用户而言,管理钱包、支付 gas 费用和操作去中心化协议过于繁琐
- 性能差距:集中式替代方案仍然比去中心化选项速度更快、更可靠、功能更丰富
- 经济可行性:代币经济学未能正确对齐激励,导致服务提供者流失、质量问题或网络不稳定
- 监管打击:政府将实用代币归类为证券或禁止某些应用,限制合法使用
代币价格将回落至投机低点。TAO 可能跌破 $200,FET 低于 $0.50,RENDER 低于 $3,因为投资者意识到缺乏基本需求。项目可能通过忠实的社区得以生存,但难以实现有意义的规模。
这种情境代表了实用代币类别的生存风险。如果有充足资金、优秀团队和真实合作伙伴关系的顶级项目无法证明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这表明去中心化 AI/计算模型从根本上无法在规模上运作。
各种情境下的影响
对投资者:不同情境下风险回报特征差异显著。最好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多倍回报,但需要若干不确定因素得到有利解决。基线情况提供适度增值和更低风险。下行造成显著损失。
投资组合构建应考虑情境概率。如果最好的情况实现,分配少量比例到实用代币中可以提供不对称的上行空间,同时限制下行风险。将重心放在实用代币而非价值储存资产上增加了波动性和风险。
对开发者:在实用代币平台上进行构建需要评估长期可行性。如果基线或下行情境实现,基于这些平台构建的应用可能难以找到用户或资金。开发者应保持灵活性——设计可以跨平台移植的应用,或者如果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不够,请能够在集中化后端运行。
对加密市场结构:实用代币的成功或失败决定加密货币的发展。如果最好的情况实现,加密货币将超越价值储存和 DeFi,成为真实的基础设施。如果下行情况发生,加密货币仍然主要是一个投机和金融领域。
应观察什么
几个指标将澄清哪个情境会出现:
节点数量和参与情况:增长的矿工、验证者和 GPU 提供者数量表明真实的网络效应。参与停滞或下降表明缺乏经济可行性。
计算作业处理:实际的渲染作业、AI 训练运行和代理交互——不仅仅是测试网活动——证明了真实需求。项目应发布透明的使用统计信息。
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将公布的合作伙伴关系转化为可衡量的交易量验证商业模式。没有伴随使用的合作伙伴关系表明可能的空壳项目。
代币销毁和质押:对于有销毁机制的项目,销毁率超过铸造率表明强劲需求。高质押参与度降低了流通速度,并显示了长期持有者的信心。
开发者活动:不断增长的开发者生态系统——通过 GitHub 提交、新协议构建、黑客马拉松参与来衡量——表明健康的基础。开发者兴趣下降预示着停滞。
监管清晰度:有关实用代币、AI系统和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更清晰的框架降低了不确定性。有利的法规加速采用;限制性的法规阻碍采用。
硬件生态系统:与主要 GPU 制造商或云提供商的集成验证了去中心化计算。Nvidia、AMD 和其他公司与实用代币平台的合作或认可将表明主流验证。
在 2025-2027 年间追踪这些指标将澄清 AI 实用代币是代表真正的基础设施创新还是主要是投机工具。这一区别将决定这些资产在加密市场是获得持久的意义还是随着另一个叙述周期的结束而逐渐消失。
最后的想法
AI 实用代币代表了加密架构叙述的一个有意义的演进。Bittensor、Fetch.ai 和 Render Network 展示了代币可以服务于超出价值储存或投机交易的目的——它们可以协调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激励计算工作和促进机器对机器的经济。
基本的论点是具有吸引力的。去中心化的 GPU 网络聚集了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降低成本并实现访问民主化。自主代理在人工干预难以实现的规模上实现协调。协作式 AI 开发在技术巨头的垄断之外分布智能创造。这些愿景解决了基础设施可扩展性、AI 可访问性和经济协作中的真实问题。
然而,将愿景转化为持续的采用仍是关键挑战。实用代币必须展示出相对于集中化替代方案的明确优势,同时克服去中心化系统固有的摩擦。它们必须通过使用而非投机来捕捉价值,通过有效的代币经济学解决速度问题,并与企业和开发者实现产品市场契合。
从价值储存转向实用代币对加密货币的下一个阶段很重要。如果成功,实用代币将证明加密货币能够支持功能性的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是金融资产。这将大大扩大可寻市场规模——从希望获得数字黄金或 DeFi 收益的投资者,到需要计算资源的开发者和优化运营的企业。
证据仍然参差不齐。真实的使用确实存在——Render 处理制作渲染作业,Fetch.ai 已在多个行业部署试点,Bittensor 运营活跃的 AI 子网。然而,使用规模相对估值仍然很小。市值以数十亿美元计 在价格中包含了大量未来增长,这些增长可能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
未来几年将决定哪个情境会实现。去中心化的 AI 基础设施是否能在万亿美元市场中占据有意义的份额?自治代理经济是否会超越小众应用而繁荣?或者集中化替代方案在性能、可靠性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势是否无法克服?
对于投资者和开发者而言,追踪使用和基础设施增长将协助识别真赢家和仅有叙事的项目。在投机中,节点运营商数量、计算作业处理、代币销毁率、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和开发者生态系统提供信号。
最重要的认识是,实用代币面临的挑战与价值储存资产根本不同。比特币通过稀缺和安全性获得成功——采用意味着让人们乐于持有。实用代币必须被使用——采用意味着让开发者在其上构建,让企业将其集成到生产流程中。这是一道更高的门槛,但如果实现,也可能更具影响力。
随着加密市场从纯粹的投机迈向功能性基础设施,AI 实用代币将要么验证这一演变,要么作为关于过度承诺、未能兑现的警示。技术存在,愿景已明,资本可用。尚不确定的是,大规模需求是否会实现——或者再一次,加密已建立起等待潜在用户的基础设施,而这些用户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