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DeFiance Capital 创始人 Arthur Cheong 的说法,山寨币市场岌岌可危,投资者信心正在流失,他将当前环境比作“柠檬市场”——这一经济学术语用来描述优质资产被劣质产品挤兑的市场。
随着对许多新推出代币完整性的怀疑不断增长,Cheong 提出了警告,对道德标准、未公开的合作关系,以及山寨币如何推出和交易的系统性弱点敲响了警钟。
Cheong 的言论是在代币上线后迅速崩溃的混乱局面后发表的。他指出广泛存在的问题,包括代币生成事件(TGE)后价格迅速下跌——许多在几周甚至几天内价值下跌 70% 到 90%。结果是投资者损失不断增加,而山寨币行业的合法性也在逐渐消失。
缺乏透明性威胁市场完整性
在最近一次发布在 X 上的帖子中,Cheong 直接瞄准了他所描述的项目团队与市场制造商之间日益增长的勾结行为,他们可能在幕后协调操控代币价格。他还批评了中心化交易所(CEX)不执行透明或道德上市标准,从而助长了这些行为。
“当前的山寨币市场基本上已经破损,”Cheong 写道,他呼吁行业领军者建立披露和交易行为的基本期望。他警告说,如果不进行改革,市场的大部分可能很快对机构和散户投资者都“不可投资”。
他的担忧反映了整个加密行业的广泛情绪:对下一个山寨币反弹的热情因代币失败、刷量交易指控和可疑代币经济学的持续流而减弱。
MANTRA 的 OM 代币暴跌重燃辩论
Cheong 的评论得到了几天前发生的一场戏剧性的市场事件的支持:MANTRA 的 OM 代币突然崩溃。4 月 14 日,该代币在不到一小时内损失了 90% 以上的价值,引发了关于内部活动和其代币经济学模型缺乏透明度的猜测。
根据交易所报告,OM 早在 2024 年 10 月便进行了重大的代币经济学更改。此外,自 3 月以来,相关钱包中观察到的可疑交易模式引发了关于投资者是否因不对称信息而被误导或处于不利地位的担忧。
OM 代币崩溃只是越来越多的山寨币在推出后失败或遭遇信任问题的最新例子。来自加密钱包提供商 Tangem 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从 2013 年到 2025 年,已有超过 12,000 种加密资产失败。常见原因包括项目弃置、流动性低、欺诈和不可持续的经济模型。
前进之路:改革还是退场?
Cheong 的呼吁强调了自我监管和行业驱动标准的更广泛需求,尤其是在加密领域寻求成熟为全球信赖的资产类别之际。分析师警告称,如果不在代币推出、上市标准和市场透明度方面增加更强的护栏,下一次山寨币季可能弊大于利。
随着监管清晰度仍在发展和执法滞后,维护市场完整性的责任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落在交易所、风险投资者和协议创始人身上。现在的问题是,加密行业能否在投资者信任遭遇不可修复之前自我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