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络犯罪研究人员称,主要交易所下架了像 门罗币 这样的隐私币后,暗网市场正越来越多地采用 比特币 作为其主要加密货币。这一转变代表着在匿名性设计币受到可达性问题困扰时,非法交易趋势的重大逆转。
注意事项:
- 自主要交易所下架后,日门罗币交易量较去年下降了50%
- 所有加密货币交易中,只有0.14%(约500亿美元)涉及非法活动
- 执法部门优先关注基于规模和涉及芬太尼贸易的暗网市场
网络犯罪研究负责人Eric Jardine在采访中表示,"在主要交易所下架XMR后,我们观察到比特币流入量显著增加。" "可达性降低正引导用户回到比特币。"
只能通过专业匿名工具访问的地下市场在监管压力迫使改变之前,基本上已经将门罗币作为首选支付方式。在下架促使策略性撤退之前,许多西方暗网市场要么完全转向门罗币,要么与比特币双系统操作。
随2023年底OKX移除门罗币及其他隐私币包括达世币和ZCash后,门罗币使用显著下降。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的币安在2024年2月跟进,宣布计划下架门罗币。
"当某个币或代币不再符合这一标准,或者行业发生变化时,我们会进行更深入的审查并可能将其下架,"币安在宣布时称。
链上数据显示这种趋势,BitInfoCharts显示日门罗币交易量已降至去年同期的一半。大幅下降突显出交易所政策对加密货币采用模式的现实影响,即便在非法网络中。
Jardine解释了背后的实际原理。"为了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换媒介,你需要一定量的流动性和可达性,"他说。尽管地下经济在法律边界之外运作,仍然遵循货币选择的基本市场原则。
加密货币犯罪景观与执法响应
尽管对加密货币在非法活动中角色的担忧,Jardine强调非法交易仅占整个市场的一小部分。"通常,非法交易构成总加密活动的1%或以下。虽然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但广泛地否定加密货币是错误且适得其反的,"他指出。
根据Chainalysis的数据,大约0.14%的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涉及非法活动,总计约500亿美元。研究人员还发现,非法支付中稳定币使用的增长趋势,标志着暗网市场实践的另一演变。
加密货币行业已开始自我监管努力以打击非法使用。由 波场 发起的T3金融犯罪单元,一个 泰达币-发行人Tether和TRM Labs的合作项目,已冻结了超过1亿美元的与非法活动相关资金。
执法机构在打击暗网市场时保持战略优先,主要关注它们的规模和参与特定贸易。
Jardine指出,芬太尼销售显著增加了市场吸引执法注意力的可能性,因为打击这种致命的阿片类药物仍是国际机构的重中之重。
"市场对芬太尼相关销售有不同程度的敏感度,"Jardine解释道。"一些声称不做,然后不监管供应商;一些声称不做,但实际上会。一些仅出售前体产品而不是成品。"
最近对Nemesis在线市场的执法行动中,强调了加密货币与芬太尼分销之间的联系。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特别提到该市场在芬太尼贩运中的作用,作为行动理由。
在Nemesis取缔行动后,当局制裁了与其所谓运营商Behrouz Parsarad有关的众多加密货币钱包,包括44个比特币地址和5个门罗币钱包。这些制裁显示,尽管隐私币可能提供额外的匿名性功能,但它们并未能规避执法行动。
总结
暗网市场重返比特币,说明监管压力和交易所政策如何重塑甚至是非法经济活动。尽管加密货币行业努力与非法活动保持距离,隐私、可达性与执法之间的复杂关系仍在持续演变,所有各方都在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