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加密货币新手认为“硬币”和“代币”这两个术语可以互换使用。这是一个错误,因为它们并不相同。更高级的用户通常认为硬币用作货币形式,而代币可以用于多种目的。这是正确的,但还有更多内容。
专家们会说,硬币是其第一层区块链所固有的,而代币是在现有链上创建的。
这是真的。
但即便是这两个定义也不足以描绘完整的画面。
理解硬币和代币之间的区别对于投资者、开发者和爱好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两个术语经常被互换使用,但它们代表区块链生态系统内的根本不同概念。让我们深入探讨加密货币硬币和代币之间的技术和功能差异,全面概述它们在数字资产领域中的角色。
加密货币硬币:区块链网络的原生资产
让我们从基础开始。
加密货币硬币,通常被称为“原生硬币”或简单称为“加密货币”,是其各自区块链网络的主要资产。
最简单的展示其运作方式的方法是谈论比特币(BTC)。是的,第一种(仍然是最具影响力的)加密货币是硬币的最知名例子。
它在其自己专门构建的区块链上运行,并用作网络的本机货币。再一次,比特币存在于专门为比特币功能而创建的区块链网络内。就是这么简单。
加密货币硬币的关键特征包括:
-
独立的区块链:硬币有其专属的区块链。比特币(BTC)、以太坊(ETH)、莱特币(LTC) 和卡尔达诺(ADA) 是其他具有原生区块链的硬币的显著例子。
-
交易媒介:硬币主要设计为数字货币。它们可以用来在其网络内部转移价值,甚至在更广泛的数字经济中使用。
-
价值存储:许多硬币,特别是比特币,被视为可以潜在地保存或增加价值的数字资产。
-
挖矿或质押奖励: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硬币通过挖矿(在工作量证明系统中)或质押(在权益证明系统中)作为奖励创造,以奖励帮助维护区块链完整性的网络参与者。
-
治理:一些基于硬币的系统,如 Decred(DCR),包含允许硬币持有人投票协议变更和网络升级的治理机制。
现在,虽然硬币具有相似的特征和目的,但它们的运作方式存在一些差异。换句话说,硬币的技术实现取决于区块链。例如,比特币使用未花费交易输出(UTXO)模型,其中每笔交易消耗以前的交易输出并创建新的输出。
另一方面,以太坊则使用基于账户的模型,直接跟踪每个地址的余额。
代币:基于现有区块链创建
与硬币相反,代币是在预先存在的区块链平台上创建和运行的。
感受到区别了吗?整个区块链已创建以允许独立硬币存在。同时,还有庞大的区块链网络,允许多个代币共存。
代币创建的最常见平台是以太坊。想一想USDT,现在最流行的稳定币。或者狗狗币 - 最具影响力的meme coin。
自从引入智能合约概念以来--这是最具革命性的创新之一--数以千计的代币已经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创建。
多亏了这些自动执行协议,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创建具有特定功能和用途的自定义代币。
代币的关键特征包括:
-
基于主区块链:代币依赖于其他区块链的基础结构。例如,许多流行的代币如 USDT、LINK 和 UNI 均在以太坊上作为 ERC-20 代币构建。
-
多样化的用途:代币可以代表除简单价值转移以外的广泛资产或实用工具。这包括证券代币、实用代币、治理代币和非同质化代币(NFT)。
-
基于智能合约:大多数代币是通过智能合约创建和管理的,这些合约定义它们的供应、分配和功能。
-
创建更简单:与为硬币创建新区块链相比,启动代币通常更简单,并且所需资源较少。
-
互操作性:根据相同标准(例如,以太坊的ERC-20标准)构建的代币可以轻松地与其他代币和它们所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进行交互。
代币的技术实现因使用的标准而异。
例如,在以太坊上,ERC-20标准定义了一组功能,使得代币可以在不同应用中以一致的方式转移和管理。
但也存在不同的代币标准,如 ERC-721 用于 NFT 和 ERC-1155 用于多代币合约。这个领域不断发展,从而产生具有独特属性和特征的新代币。
技术深度分析:硬币与代币
简而言之,我们已经明白了硬币和代币之间的主要区别。
然而,一些技术方面还有待揭示。
共识机制
如上所述,硬币通常需要其自己的共识机制来验证交易并维护网络安全。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系统,例如,通过矿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来向链中添加新块。以太坊的权益证明(PoS)系统要求验证者质押 ETH 来参与块创建和验证。
代币生活在一个不同的领域。它们继承其所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简单地说,不管其基于何种区块链,代币不需要自己的共识机制。它只需使用主区块链正在使用的共识机制。
一个以太坊上的 ERC-20 代币(例如,USDT)不需要自己的共识协议;它依靠以太坊现有的验证者网络来处理交易。所以,当你从钱包发送或接收 USDT 时,交易是由底层的以太坊区块链操作的。并且使用以太坊的共识机制。
交易处理
现在,这里有硬币和代币之间的另一个大区别。
对于硬币,交易处理在其原生区块链上直接发生。当你发送比特币时,交易被广播到网络,经过节点验证,然后由矿工添加到一个块中。使用 BTC 时,你从未离开过比特币的世界。
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可能看起来代币交易工作原理相同,但这只是一种错觉。
代币交易涉及一个额外的复杂层次。
当你转移一个 ERC-20 代币(让我们继续用 USDT 作为例子)时,你实际上是在与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代币智能合约(即 Tether 的)互动。合同更新其内部状态以反映新的代币余额,并且这种状态变化然后记录在以太坊区块链上。
扩展性和网络拥堵
在这里,代币可以明显优于硬币。
让我们谈谈扩展性。
硬币直接面临扩展性挑战,因为每笔交易都必须由整个网络处理。
例如,比特币的有限块大小和10分钟的块时间在高峰使用期导致了拥堵和高费用。
代币——如你所记得,它们是基于现有的区块链构建的——可能提供更好的扩展性,因为多个代币交易可以被捆绑成一笔交易在主区块链上处理。
当然,这是一个优点,但它可能有反过来的效果。以太坊因代币交易量大而面临重大拥堵问题,特别是在 DeFi 热潮和 NFT 狂热期间。许多 USDT 用户逐渐倾向于 TRON 区块链,因为其比以太坊拥堵更少。
智能合约功能
虽然一些基于硬币的区块链如以太坊和卡尔达诺原生支持智能合约,但许多早期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的编程能力有限。
例如,比特币的 Script 语言被有意限制以防止潜在的安全漏洞。
代币由于其性质与智能合约功能深度集成。这允许复杂的行为和交互,如自动分发股息给代币持有人或基于预定义标准的条件转移。
用例:硬币与代币的实际应用
现在是描述用例差异的时候。硬币和代币的不同特性导致在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有不同的应用。
加密货币硬币
想想数字形式的钱。这就是硬币的典型用途。
-
数字黄金:比特币,通常被称为“数字黄金”,主要用作价值存储和对抗通货膨胀的避险工具。其固定的2100万硬币供应和去中心化性质使其对长term投资具有吸引力。
-
全球支付:莱特币和比特币现金专注于快速、低成本交易,定位自己作为传统支付系统的替代方案。
-
智能合约平台:以太坊的原生硬币,以太币(Ether),推动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的计算和存储支付。
-
隐私交易:像门罗币(XMR)和Zcash(ZEC)等硬币使用先进的加密技术提供增强的金融隐私。 内容:transactions.
Tokens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不同的故事。代币不是金钱(当然,它们可以代表数字资产,如稳定币和meme币)。但它们主要是工具。
-
去中心化金融(DeFi):代币是DeFi生态系统的生命线。例子包括:
- Dai (DAI):通过智能合约维护的去中心化稳定币。
- Aave (AAVE):Aave借贷协议的治理代币。
- Uniswap (UNI):代表对Uniswap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所有权。
-
实用代币:这些代币提供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访问权限。例如,Filecoin (FIL)用于支付去中心化存储服务。
-
安全代币:代表现实世界资产的所有权,比如tZERO这样的安全代币旨在将传统证券代币化。
-
非同质化代币(NFTs):代表数字或实体资产所有权的独特代币,在艺术品、收藏品和游戏中很受欢迎。
-
治理代币:允许持有者参与去中心化决策。例如,Compound的COMP代币给予用户对协议更改的投票权。
模糊的界限:硬币、代币和互操作性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提出。这可能会在您阅读了以上所有内容后让您感到困惑。但这就是加密货币的世界,不断演变和变化无常。
随着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硬币和代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
包装代币:比特币可以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以Wrapped Bitcoin (WBTC)的形式存在,这是一个ERC-20代币。这允许比特币与以太坊的DeFi生态系统进行交互。相当聪明的创新,吸引了许多用户。
-
跨链桥:像Polkadot和Cosmos这样的项目正在创建互操作网络,使资产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无缝移动。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创新有潜力成为加密世界的真正血脉。
-
第二层解决方案:像比特币的闪电网络或以太坊的乐观汇聚这样扩展解决方案,为交易处理创造了新范式,这些范式不完全适合传统的硬币/代币二分法。而且已经有第三层在地平线上。
-
协议的代币化:一些项目从代币开始,现在推出了自己的区块链。例如,币安币(BNB)最初是一个ERC-20代币,现在在其自己的币安链上运行。这只是代币如何发展成为硬币的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