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逐渐渗透到世界上最知名公司的战略中。 到2025年,被视为小众技术实验的项目已成为零售巨头、奢侈品牌、 汽车制造商、社交媒体平台等的真正商业工具。
一项近期调查显示, 甚至60%的财富500强公司正在积极从事区块链计划。 许多公司将数字资产视为吸引客户、简化支付或获得创新优势的方式。 本篇详解将深入探讨主要品牌今天如何使用加密货币, 高亮真实案例、背后的动机及面临的挑战, 整篇采用信息丰富、分析性的语调。
并非所有尝试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例如, 星巴克曾以隆重的姿态推出基于NFT的奖励计划, 但在两年内悄然结束。另一方面, 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通过接受比特币购车(后撤回) 以及接受狗狗币购置商品来推动加密货币进入企业版图。 各行各业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全球品牌尝试加密货币支付、代币化的忠诚度奖励、用于营销的NFT、 甚至在财务上持有比特币。 虽然方法各异,共同的线索是加密货币不再只是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或赛博朋克爱好者的领域, 现在已成为众多家喻户晓公司董事会会议的讨论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审视品牌加密货币采用的几个关键领域: 忠诚度和奖励计划,接受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 品牌发行自己的数字代币或稳定币,品牌NFT及元宇宙举措的繁荣与衰落, 以及金融和科技巨头在将加密带给大众中的角色。 我们将提供为什么这些公司加入加密货币热潮的背景, 消费者如何反应,以及仍然存在哪些障碍。 目标是对2025年大品牌加密货币使用状态进行事实性、无偏见的深度挖掘, 从星巴克奖励到特斯拉代币支付等等。
利用区块链建立忠诚度:星巴克与代币化奖励潮流
星巴克是尝试将加密技术与深受喜爱的消费者忠诚度计划结合的最知名案例之一。 2022年底,这家咖啡连锁店推出了“Starbucks Odyssey”, 这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代币(NFT)系统,用于游戏化客户参与的星巴克奖励计划的扩展。
通过完成测验、购物或进行在线活动,顾客可以在Polygon网络上赚取可收藏的“邮票”作为NFT, 然后用其换取独家奖励。 这是一个由主流品牌发起的大胆Web3实验, 该品牌因忠诚度营销创新而闻名。然而,Odyssey试点来的并不长久。 2024年3月15日,星巴克宣布将在月底前关闭Odyssey测试版。 公司未公开说明具体原因,仅表示正在“为下一步准备”,以便推进其忠诚度策略。 然而分析师指出了几个可能因素: 首先,星巴克上线Odyssey时,2021-22年过热的NFT市场已急剧降温。 到2023年,普通消费者对购买或赚取NFT的热情已不如高峰期时。 “星巴克在NFT潮流退去的情况下推出此计划为时已晚, 因为到发售时NFT的价值已大幅下降”, 一位营销分析指出。更基本的是, Odyssey可能违反了客户忠诚度计划的一条重要原则: 保持简单。星巴克奖励计划的经典公式为“买咖啡,赚星星,获得免费饮品”, 简单直白且异常成功。而Odyssey引入了复杂的NFT邮票和“Odyssey积分”双体系, 提供各种获得和交易方式。对于普通星巴克顾客而言, 价值主张变得模糊。正如一位忠诚度专家所言, “客户想要简单、无缝的体验…… [Odyssey]有太多需要跨越的障碍”。
尽管星巴克的NFT试验并未按预期进行,但也不完全失败。 公司成功测试了“塑造社区和忠诚度”的新方法, 并表示对获得的经验教训心存感激,暗示这一理念可能稍后以优化形式重回市场。 确实,星巴克并非唯一一家尝试使用区块链进行忠诚度计划的公司。 航空巨头汉莎航空在2023推出了类似的基于NFT的忠诚度计划“Uptrip”, 同样在Polygon网络上。 乘客可以通过航班搜集数字交易卡NFT并兑换为休息室通行或额外里程等奖励。 公司报告称在软启动期间已有超过20,000名早期用户收集了超200,000张数字卡。 其它旅游和酒店品牌也在关注代币化奖励,看到了增加参与度甚至通过区块链 在计划间进行积分交换的潜力。 更广义的构想是,有朝一日您的航空里程、酒店积分或咖啡店奖励可能会 以您的数字钱包中的互操作代币形式出现,增加流动性和用途。 例如在萨尔瓦多(已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 当地的星巴克门店甚至接受比特币直接购买咖啡,使忠诚度货币和实际货币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
关键是任何此类创新必须为客户增加价值,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困惑或疏远。 从Starbucks Odyssey中吸取的教训是, 单凭新鲜感还不够—— 一个由加密推动的忠诚度计划必须与消费者熟悉的传统系统一样直观。 简单性和明确的好处仍然是关键。 随着NFT热度冷却,一些公司缩减了类似项目; 例如,GameStop在2023年关闭了其NFT市场,伴随着更广泛的削减。 即便是Meta(Facebook/Instagram)也在2023年突然终止了其短期NFT功能, 有的公司推进NFT功能并融入其平台。 尽管如此,忠诚度和营销领域仍是区块链的丰沃试验田。 Reddit的收藏头像(在Polygon上的免费NFT头像)通过将NFT简单重塑为数字藏品, 为Web3安静地吸引了数百万用户。
而Nike等品牌—— 自收购了数码时尚工作室RTFKT以来, 通过可收集的NFT运动鞋和服饰在忠诚度与直接收益间建立起蓬勃的社区。 Nike的不同NFT作品(从CryptoKicks运动鞋到虚拟球衣) 为公司创造了超过1.85亿美元的收入,成为迄今为止NFT领域最成功的品牌。 相比之下,其他时尚巨头如Dolce & Gabbana、Tiffany & Co.、 Gucci和Adidas各自通过其NFT项目在2022年赚取了约1000万到2500万美元的收入, 尽管与Nike的收成相距甚远但仍然显著。 这些数字彰显了正确的策略下, NFT能成为品牌互动和销售的重要渠道。
总而言之,忠诚度计划成为了加密货币的一个有趣但富有挑战的应用。 星巴克的高调尝试显示了代币化忠诚度的潜力(通过独家奖励加深粉丝参与) 及其隐患(复杂性及兴趣减退)。 展望未来,品牌可能会以更后台的方式将区块链融入其中, 例如在内部使用代币,并向用户呈现熟悉的界面。 关键是提供明确的价值。 如果客户几乎察觉不到“加密”部分,而能轻松享受新的利益或灵活性, 品牌忠诚度确实可能成为加密货币悄然走向主流的一个途径。
使用加密货币支付:从特斯拉到大麦克
内容:Dogecoin定价的商品比那些用美元定价的商品卖得更快, 称其为“加密货币继续渗透企业文化的一个例子”。截至2025年,特斯拉的Dogecoin试验仍在进行中——你可以用DOGE购买T恤或马克杯——但公司尚未恢复对车辆的比特币支付,也没有扩展到其他加密货币。事实上,特斯拉在2022年披露,它出售了约75%的比特币持有量(尽管保留了一些),表明对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加密货币持谨慎态度。然而,马斯克本人仍然是加密货币的积极倡导者,并暗示未来的Twitter(在他所有权下现已更名为X)可能会整合加密货币支付——这可能是特斯拉的影响力在金融科技中表现出现的另一个途径。
特斯拉的混合之旅不说,许多其他家喻户晓的品牌已开始尝试加密货币支付。也许出人意料的是,一家豪华汽车制造商在其中表现得尤其积极:法拉利。到2023年底,法拉利宣布已开始在美国接受其高端跑车的加密货币支付,并计划在2024年将加密货币支付推向欧洲经销商。此决定乃是“回应市场的请求”——也就是说,法拉利的富裕客户要求用加密货币支付。法拉利的市场总监解释道,“我们的许多客户都投资于加密货币”,其中有些是通过加密货币积累财富的年轻企业家,另一些则是寻求投资组合多样化的传统投资者。通过支付处理商BitPay,法拉利买家现在可以用比特币、以太坊或USDC稳定币购买汽车。重要的是,价格仍以法定货币标价(没有加密货币价格波动),BitPay会将加密货币即时转换为经销商所用的欧元或美元,从而保护法拉利不受波动影响。*“如果通过加密货币付款,无需支付费用或附加费,”*法拉利强调,他们希望交易体验与普通销售一样顺畅。该公司还正面回应了环境问题:法拉利指出主要货币正变得更加节能(以太坊向权益证明的转变等),并表示接受加密货币不会影响其2030年的碳中和目标。实质上,法拉利识别出一种真实的客户需求——加密货币富裕买家——并找到了一种在法规和可持续性指南下满足需求的方式。到2024年中期,一些经销商张贴了标志性的跃马徽标及接受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告示。这是加密货币正常化的显眼形象——一个人可以走进展厅,用加密货币支付后驾驶一辆价值六位数的法拉利离开。
萨尔瓦多的一家理发店宣传接受比特币支付理发费用。在萨尔瓦多于2021年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后,像麦当劳和星巴克这样的全球品牌不得不在该国的门店开始接受比特币。 除了引人注目的案例如特斯拉和法拉利,日常零售和食品品牌也开始接受加密货币支付,通常通过第三方服务商。包括麦当劳、赛百味和星巴克在内的快餐巨头自2021年以来就在萨尔瓦多开始接受比特币,这是因为该国的比特币法律要求所有企业接受BTC与美元并行使用。萨尔瓦多人用非常快的比特币交易购买巨无霸或拿铁的视频走红,证明即使是保守的跨国公司在当地法规要求时也能适应。在其他国家,接受则是自愿的:2021年,星巴克在美国与Bakkt合作,让客户将加密货币转换为星巴克卡充值(间接使用加密货币购买咖啡),而一些欧洲的赛百味三明治特许经营店现在通过闪电网络接受比特币。2022年,包括古驰和巴黎世家在内的几家奢侈时尚公司宣布,某些精品店将接受加密货币支付,主要目标是拥有大量资产的高净值客户,并与支付提供商(例如BitPay)合作负责转换。AMC院线,一家著名的电影连锁店,推出了线上加密货币支付服务,允许通过移动钱包应用程序集成用比特币、以太币、Dogecoin和其他货币支付票和特许商品。即便是电子商务企业也有所前进:Shopify通过与支付网关集成,允许成千上万的独立商家接受加密货币,Overstock.com(自2014年以来的先驱)仍接受和持有各种加密货币。
然而,重要的是要强调的是,到2025年,加密货币支付仍然是整体交易的一小部分。大多数大品牌尚未直接接受比特币或其他代币进行主流销售。波动性是一个障碍——没有首席财务官想看到昨天的5万美元比特币车付款在季度末变成4万美元或6万美元。法规不确定性是另一个,尤其是在美国,该国在处理加密货币商业和税收的规定十分复杂。而消费者需求虽在增长,但并不巨大;大多数购物者仍然觉得信用卡或移动支付比在结账时摆弄加密货币钱包二维码更方便。迄今为止的零散接受通常是出于(a)营销公关机会——例如,接受狗狗币让特斯拉获得 免费头条,使其受到加密货币粉丝的喜爱——或(b)真正的应用契合,例如服务于加密货币客户群体(例如法拉利的案例)或使跨境客户能够轻松支付。在后者类别中,稳定币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工具。类似USDC或USDT这样的稳定币(与美元1:1挂钩)解决了波动性问题,同时仍提供了加密货币的优势——快速、不可逆、全球低费交易。我们现在看到支付处理商和信用卡网络正在整合稳定币支持,预示着一个加密货币在幕后运作的未来。例如,Visa已试点与商户收单行进行USDC稳定币结算,甚至利用更快的区块链如Solana以提高速度。万事达卡同样与加密货币公司合作(例如与MoonPay的合作)允许其网络内加密货币到法币的转换。这些努力对最终客户 largely是不可见的,但表明支付巨头们正在为一个稳定币和CBDC可能在商业中常态化的世界做好准备。在高通胀或银行不稳定的市场,稳定币已经通过当地金融科技应用为数以百万计的人用于日常购买——如果全球品牌想要进入这些消费者群体,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趋势。
总而言之,到2025年,用加密货币支付已从一个古怪的宣传噱头变为某些情境中的现实选择。你可能仍然无法直接用比特币支付你的Netflix或亚马逊账单,但可以用加密货币购买AirBaltic的机票、用比特币在Newegg或Rakuten上购买电子产品,或通过像Expedia这样的代理机构(通过合作伙伴)预订接受加密货币的酒店。随着法规的清晰度提高和稳定币使用的增长,预计更多公司将整合加密货币支付,尤其是在技术集成最简单的在线环境中。不是每个人都用比特币买咖啡,而是加密货币在幕后运行——例如,客户像往常一样用美元支付,但商户可能会收到一个避免信用卡费用的即时稳定币结算。实际上,加密货币可以简化支付基础设施,尽管前端体验依旧熟悉。今天开始接受加密货币的品牌正在为自己积累该新支付前景的早期洞察,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数字货币可能成为类似于Apple Pay或PayPal的正常支付方式的时代。
大品牌发行代币:企业代币和稳定币
一些公司满足于接受现有的加密货币,另一些则采取了更进一步的举措——创建或考虑自己的加密代币。这可能是一项微妙的工作,引发监管关注(如Facebook失败的Libra项目所示),但到2025年,该领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进展。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美国金融科技巨头PayPal,该公司在2023年8月推出了自己的美元挂钩稳定币PayPal USD(PYUSD)。这是首次有美国主要金融品牌发行稳定币。PayPal的代币由与Paxos(一个受监管的区块链公司)合作发行,完全由现金储备支持,设计用于在PayPal网络中无缝使用。即,PayPal的4亿多用户最终可以使用PYUSD即时发送、消费或转账资金,例如,用户可能使用PYUSD支付给商户,商户则立即将其转化为当地货币,费用更低,结算速度快于传统的信用卡处理。截至2025年,PayPal的稳定币仍在逐步抓住市场信任,但它标志着一个更广泛的趋势:值得信赖的消费品牌利用稳定币增强支付能力。
其他科技巨头也有稳定币的野心。根据2025年6月的报告,至少有四家硅谷大公司——苹果、Google、X(Twitter)和Airbnb——一直在探索稳定币整合作为降低交易费用和改善跨境支付的方式。每家公司处于不同阶段:Google看起来发展最为迅速,据报道已经在内部促进了一些稳定币支付。Airbnb一直在与支付处理商进行谈判,考虑使用稳定币减少其和其房东为信用卡网络支付的高费用。Elon Musk的X(前身为Twitter)一直在悄然获取美国各州的钱币转账许可证,为可能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支付功能奠定基础——Musk曾公开表示,希望在X的“万能应用”中使用Dogecoin或其他加密货币。苹果公司,以其出名的保密性,尚未宣布任何相关计划。内容:公共的,但内部人士建议苹果正在评估稳定币如何可能降低其应用商店和Apple Pay交易中的约3%互换费用。吸引力显而易见:稳定币可以几乎无成本地实现付款的即时结算,为公司和消费者节省数十亿的费用。稳定币无疑成为了加密货币的第一个主流用例,全球稳定币市场市值从2024年1月到2025年中飙升了90%(从1310亿美元到约2490亿美元流通)。当Stripe——最大的在线支付处理器之一——在2024年底以超过1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稳定币初创企业时,财富称其为硅谷认真对待稳定币的“发令枪”。
也就是说,当大型科技公司和大型金融公司涉足发行类似货币的代币时,监管者会密切关注。在美国,国会一直在讨论“稳定币天才法案”(引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创新的法案),为稳定币发行者制定规则。立法者对科技巨头有效创建可能与美元作用竞争的私人货币的概念表示不安。有讨论提到为禁止大型科技公司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加入条款,迫使他们转而使用受监管的第三方代币,如USDC或USDT。Facebook的Libra(后来的Diem)项目的记忆犹新——2019年,Facebook推出了一个由财团治理的全球稳定币计划,但来自中央银行和政治家的强烈反对迅速而猛烈。到2022年初,Diem项目在没有上线的情况下停止运行,作为警示。苹果和谷歌不希望重蹈这一政治风暴。因此,他们的做法似乎是合作或使用现有的代币,而不是直接推出“苹果币”。Airbnb的首席执行官Brian Chesky曾在成千上万的客户要求后暗示将加密货币整合,但任何来自Airbnb的专属代币都将引发证券问题,因此支持已建立的加密资产可能是最可能的路线。
除了稳定币,一些品牌还试探性地为客户使用定制代币。例如,时尚品牌LVMH(Louis Vuitton Moët Hennessy)帮助开发了一个私人区块链(Aura)用于追踪奢侈品,并考虑将这些产品代币化,尽管不是真正的公共加密货币。体育团队发行的粉丝代币(如FC Barcelona的$BAR或巴黎圣日耳曼的$PSG代币在Socios平台上)展示了品牌如何可以创建自己的数字资产来实现全球粉丝参与的商业化。这些粉丝代币通常授予持有者对小的俱乐部决策的投票权或VIP特权的访问权,实际上是忠诚积分和微型加密货币的结合。到2025年,数十个主要运动品牌——从欧洲足球俱乐部到一级方程式车队——已经推出了这样的代币。接待情况不一:虽然它们确实创造了收入和参与,但批评者认为粉丝代币高度波动,许多粉丝并不完全理解财务风险(尤其是当团队表现不佳时代币价格下跌)。尽管如此,它们代表了一种品牌通过加密货币从其社区中创造价值的新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司加密资产:NFT会员或“数字双胞胎”代币。我们之前提到了星巴克的忠诚NFT,但除了忠诚,一些品牌已经发行了与实物产品或VIP会员资格相关的NFT。例如,保时捷发行了与其标志性911车型相关的NFT数字艺术(尽管2023年初的启动不佳突显了了解NFT社区期望的重要性)。百威和可口可乐都为市场营销活动推出了限量版NFT——百威出售了NFT啤酒罐设计,而可口可乐拍卖了附带特别体验的NFT,通常用于慈善。这些本质上不是可互换的“硬币”,但它们表明品牌正在创建独特于其身份的数字资产。在元宇宙和游戏领域,品牌也使用了代币和虚拟货币:例如,Nike的RTFKT可能会在虚拟运动鞋游戏中发行代币,或星巴克可能会带着更细化的基于区块链的奖励代币重返奥德赛,可能甚至不作为NFT来向用户宣传。
最后,我们应该提到公司越来越多地在其资产负债表上囤积现有的加密货币,以有效地让自己获得加密货币的曝光。这并不是创建一种新的货币,但这是品牌将加密货币视为战略资产的显著趋势。我们看到这一趋势始于2021年特斯拉的大规模比特币购买。到2025年,上市公司持有的加密货币达到创纪录的数量:到2025年第一季度,公开交易的公司总共持有超过688,000枚比特币(超过所有比特币的3%),比上一季度增加16%。这些不仅包括加密货币中心公司,还包括像GameStop这样的零售商,后者在2025年5月披露购买了4,710枚比特币(当时价值超过5亿美元)作为其新公司投资政策的一部分。GameStop拥抱比特币——筹集资金建立比特币库——显示了即便是金融业以外的公司也将加密货币视为可能对冲通胀或乘坐预期价格上涨的一种储备资产。错失恐惧症显而易见:当一家公司公开从加密赌注中获利时(正如MicroStrategy著名的那样,或GameStop所希望的那样),竞争对手则质疑自己是否应该跟随。由于会计规则的改变,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因此公司可以报告加密价格恢复时的收益,而不仅仅是价格下跌时的减值,如旧规则下),如今公司更容易持有加密货币。这一会计难题的消除使财务总监们更愿意涉足比特币。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信服——Meta的股东否决了一项增加比特币到资产负债表上的提案,类似在亚马逊和微软的股东想法也被拒绝。许多高管仍然对加密货币的波动性和监管不确定性持谨慎态度。
总之,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品牌确实在探索发行或采用公司内部的加密资产,无论是支付用的稳定币,粉丝的社区代币,还是产品体验的NFT。总体策略是利用加密货币提供的(速度,全球覆盖,参与度,或价值储存)而不触犯法律或疏远用户。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那些成功的公司——如拥有良好监管稳定币的PayPal,或拥有具有文化共鸣NFT的Nike——通常是那些与加密本地公司合作并专注于真实用户价值的公司。那些走错路的公司(Facebook的Libra,或执行不佳的代币发行)作为警示的例子,在加密空间,即便是大品牌也必须获得信任并导航复杂的监管迷宫。
NFT和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品牌化策略
没有对品牌使用加密货币的讨论是完整的,如果不审视2020年代初席卷公司营销部门的NFT(非同质化代币)热潮和“元宇宙”策略。在NFT狂热的巅峰期 2021–2022年,似乎每个品牌——从快餐到高端时尚——都在争相发布某种数字藏品。原理显而易见:NFT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来吸引年轻的数字原生观众,并从纯数字商品中解锁收入。到2025年,最初的狂热已经有所缓和,但许多品牌已经建立了持久的基于NFT的计划或至少从试点项目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时尚和奢侈品行业尤其活跃。我们之前提到了Nike通过RTFKT的巨大成功,已有效地将Nike定位为数字可穿戴藏品的领导者。竞争对手Adidas于2021年底通过其自己的NFT合作加入其中,与Bored Ape Yacht Club等流行收藏品合作推出“进入元宇宙”系列NFT。Adidas卖出了数千个授予持有者独享街头服饰商品和在线元宇宙体验访问权限的NFT,表明即便是一个拥有70年历史的服装品牌也可以通过区块链重新发明一些营销。Gucci同样引发关注:它不仅开始在一些商店接受加密货币,还发行了品牌NFT并在The Sandbox元宇宙中购买了虚拟土地,以创建Gucci主题的数字环境。到2023年,Gucci已经与Yuga Labs(Bored Ape创造者)合作了一项项目,投资了一个NFT市场,并发布了奢华NFT如Gucci“Superplastic”收藏品,强调高端品牌视NFT为其在数字领域中讲述故事和保持排他性的一种延伸。
奢侈品集团LVMH进行了数次实验:Louis Vuitton于2021年创建了“Louis: The Game”,一款嵌入NFT的手机游戏庆祝其创始人的两百周年,而LVMH的区块链平台Aura(与Prada和Cartier共同开发)旨在为奢侈品发放NFT认证。即便是珠宝也参与其中——蒂凡尼公司在2022年售出了一套超级稀有的名为“NFTiffs”的NFT,为CryptoPunk所有者附带真正的钻石吊坠,将数字奢侈与物理奢侈结合。尽管仅有250个NFTiffs存在(每个售价30 ETH,当时约5万美元),它们迅速售罄,展示了加密货币对消费最高层次的影响。
在娱乐方面,主要的特许经营权和媒体公司赶搭NFT列车。迪士尼授权其角色用于NFT藏品,平台如VeVe,发布限量版漫威和星球大战数字人物,粉丝可以购买、交易并在增强现实中展示。华纳兄弟公司为《黑客帝国》发行了NFT,甚至特别版本的《指环王》(捆绑电影的4K版与收藏附加品)。这些是测试消费者对拥有心爱内容的数字版本胃口的探索性举动。体育联盟也取得成功:NBA的Top Shot平台推出内容:2020年,将高光剪辑转化为NFT,成为第一个在主流粉丝中爆红的项目之一,一度拥有超过一百万用户交易篮球"时刻"。到2025年,尽管Top Shot的交易量低于巅峰时期,NBA和合作伙伴Dapper Labs证明了如果数字收藏品有趣且易于使用,粉丝们会接受它们(Top Shot的信用卡友好的托管模式意味着用户甚至不需要理解区块链)。不久之后,NFL、MLB和其他联盟也推出了自己的NFT市场,用于时刻和纪念品。
同时,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汉堡王和麦当劳等品牌主要利用NFT进行短期促销。可口可乐在2021年拍卖了独特的NFT(例如一个包含数字馈赠的"友谊战利品盒")用于慈善,既筹集资金,又获得了积极的公关。百事可乐发布了"Mic Drop" NFT——卡通麦克风——免费赠送给用户,将其品牌与NFT文化联系在一起。汉堡王在2021年进行了"汉堡王真实餐饮"活动,推出NFT收藏品,甚至提供NFT持有者一年的Whopper汉堡作为奖励,将加密货币融入其营销手册。麦当劳中国在2021年发行了188件NFT艺术品来纪念周年,而麦当劳美国则推出限量版McRib NFT作为粉丝奖品。这些活动通常是噱头,但它们显示出即使是最大的面向大众市场的食品品牌也在尝试基于加密货币的客户参与。
元宇宙这个流行词也驱动品牌参与到加密货币相关计划中。从沃尔玛到三星再到耐克的公司都在元宇宙平台如Decentraland和Roblox上建立虚拟店面或体验。虽然并非所有的元宇宙项目都使用区块链(例如,Roblox是一个封闭系统),但销售虚拟商品和服装的概念通常涉及NFT。Ralph Lauren和Zara推出了虚拟服装系列;Balenciaga为Fortnite设计了皮肤;如前所述,耐克在Roblox的Nikeland和Gucci的Sandbox世界是未来沉浸式互联网中立足的方式。这些举动的长期价值尚待观察——怀疑者指出去中心化元宇宙世界的活跃用户数量仍然很少——但品牌将其视为一种学习投资。如果真实的元宇宙经济腾飞,他们希望准备好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数字产品进行整合。这类似于社交媒体的早期,当品牌谨慎地建立Facebook页面,以防它变得重要(事实上它确实如此)。加密元素如NFT赋予用户对虚拟物品的实际所有权,这可能使品牌化数字商品与传统游戏内购相比更有意义(且可交易)。
并不是一帆风顺。品牌的NFT努力有时遭到消费者的反对,特别是来自担心骗局或环境影响的社群。例如,当视频游戏发行商Ubisoft在2021年引入NFT物品时,它遭到了玩家的严重反对,他们将其视为一次圈钱行为,导致Ubisoft缩减了这些计划。在以太坊合并至权益证明之前,针对NFT的环保批评使得一些品牌犹豫不决,尽管在2022年9月以后以太坊的能耗下降了大约99%,这一特殊担忧已得到缓解。也有简单的追随趋势的风险:批评者调侃一些公司没有清晰的理由"为什么"而跳进了NFT领域,只是因为对热门话题的恐惧。《Fast Company》在推出时就预见性地提到星巴克的"奥德赛",提出了一个问题:"星巴克有没有想清楚这项计划背后的原因,还是只是在追赶趋势?" 在某些情况下,答案确实是策略对目标客户没有充分策划。
到2025年,NFT市场远比狂热时期冷淡得多。NFT的交易量只是投机狂潮顶峰时的一小部分。许多NFT收藏品价值下降,普通消费者可能不再在晚餐时谈论NFT。但不动声色间,品牌以更务实、较少炒作的方式整合了这一技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忠诚度计划和数字收藏品更强调实用性或粉丝圈,而不是快速盈利。品牌也在使用NFT进行票务(例如,一些活动发行NFT门票,兼具数字纪念品功能,同时可打击假票)和客户关系管理(想象一家汽车公司向每位买家提供一份NFT"数字双胞胎"作为其车辆的副本,在区块链上记录其维护历史)。这些细微的应用不像百万美元NFT艺术销售那样抢头条,但它们可能更具有持久力。
总体而言,大品牌对NFT和元宇宙的探索代表了品牌建设的新章——一个消费者的拥有权和参与感增强的时代。如果你拥有一个品牌的NFT,你不仅仅是个客户,而是一个俱乐部的一部分(如Adidas的NFT持有者感受到的),并且如果随着品牌的成功该NFT升值,你甚至可能获利。这颠覆了传统的品牌与消费者关系,是许多人相信Web3可能深刻改变营销的原因之一。目前,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参与程度:一些公司缩减了(关闭不受欢迎的NFT项目),而另一些则加倍投入(耐克建立了整个平台.SWOOSH,将鞋迷纳入Web3世界)。随着技术和消费者态度的演变,品牌可能会继续重新调整其加密策略,将有意义的创新与仅仅是新奇的事物区分开来。
金融巨头连接加密:华尔街及其他
除了零售品牌和娱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到2025年金融行业的重量级人物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如何拥抱加密货币——通常是推动其他品牌更广泛参与的催化剂。支付网络、银行和金融科技应用构成了加密世界与日常商务之间的连接组织,因此它们对加密的采纳具有倍增效应。我们已经提到Visa和Mastercard整合稳定币并与加密初创公司合作。这些公司花了几十年建立支付领域的信任和广泛性,现在他们确保自己不会在加密交易增长的过程中被排除在外。2023年年初,尽管有"加密冬天"的看法,Visa和Mastercard都表示,仍致力于整合加密货币——与一篇建议他们可能暂停此类努力的新闻报道相矛盾。到2024年末,Visa将其稳定币结算试点扩展到更多合作伙伴,甚至在美元硬币之外增加了对欧元计价稳定币EURC的支持。他们的愿景很明确:如果商家想要以USDC付款而不是处理银行电汇,Visa的网络将来有一天可以无缝处理这类交易。
Mastercard推出了一个名为"加密安全"的项目,帮助银行评估加密交易的风险,并允许合规友好的加密卡产品。他们还推出了Mastercard加密凭证,一个验证区块链地址和打击非法交易的一套标准——显示出传统金融界正积极解决使得许多机构远离加密的痛点(安全性、合规性)。在2023年,Mastercard甚至与Web3公司合作提供了NFT借记卡,使NFT持有者可以用其NFT资产进行消费。这类创新模糊了旧金融与新金融之间的界限。
全球银行和投资公司同样从研究转向行动。例如,富达(Fidelity)和贝莱德(BlackRock)为客户开辟了加密投资选项。富达在2022年末允许零售经纪客户交易比特币和以太坊,并在某些401(k)退休计划中加入比特币(需要雇主许可)。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不仅为机构推出了私募比特币信托,还在2023年申请了现货比特币ETF,如果获批,这将是加密投资合法化的里程碑。到2025年,人们乐观地认为美国比特币ETF及以太坊ETF可能最终会上市发行,可能会引发更多传统公司和养老金小比例地配置加密资产。
与此同时,美国最古老的银行BNY Mellon(纽约梅隆银行)开始为机构客户提供加密托管服务,纳斯达克也计划推出加密托管服务——表明安全持有加密货币(为其他品牌或投资者)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新业务。摩根大通的CEO曾谴责比特币是骗局,该银行开发了自有的JPM Coin用于内部结算,并拥有一个完整的区块链部门(Onyx),致力于资产代币化等项目。银行甚至在2022年使用公共区块链在Polygon上交易代币化债券,显示出使用最佳技术的务实态度。高盛设立了加密交易台,并为客户设计了与加密相关的衍生产品。在欧洲和亚洲,许多大银行和交易所——从伦敦交易所到新加坡的DBS——已经推出了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或[债券、碳信用额度等的代币化试点。
这对大品牌而言为什么重要?因为这些金融巨头的参与使那些非加密原生公司更容易和更安全地涉足这一领域。一家中等规模的零售连锁店可能不知道如何直接持有比特币,但随着银行现在提供托管服务,他们可以通过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来实现这一目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能未来某天能够像购买黄金或股票指数基金那么容易地购买比特币ETF。如果一个品牌想通过稳定币来支付供应商或创作者以获得更快的结算,可能很快他们的银行或Visa可以在幕后提供这项功能。从本质上来说,华尔街和支付行业正在解决加密领域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而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缺失环节。
另外,内容:数百万用户每天使用的金融科技应用在过去几年中已使加密货币变得正常化。Cash App(Block, 前称Square)自2018年起让用户购买比特币,并在2022年整合了雷电网络提款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即时将比特币发送给任何人。Venmo和PayPal在2021年为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带来了轻松购买加密货币的功能。Revolut在欧洲,Robinhood、SoFi、Webull等公司也都在其应用中设置了加密货币选项,与股票和储蓄账户并列。这意味着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信任的品牌(如他们的银行或投资公司)访问加密货币,而无需前往Coinbase等专业交易所。Indeed, a recent Coinbase-sponsored survey found one-third of U.S. small and mid-sized businesses now use crypto, double the number from a year prior, attributing part of this rise to easier access via fintech tools. And among large firms, 20% of Fortune 500 executives said on-chain crypto initiatives are a core part of their strategy going forward.
是什么在阻碍一些人?主要是监管不确定性和声誉风险。以美国为例,监管环境不明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一些加密货币产品的监管收紧,但国会尚未通过全面的加密货币法律(虽然努力正在进行中)。90%的财富500强高管表示,需要明确的加密货币法规来支持创新,强调许多公司处于“观察等待”模式,等待规则的建立。在欧洲,新的MiCA(市场中的加密资产)法规在2023年批准,并将在2024-25年开始适用,在欧盟国家间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规则。这种明确性可能会使欧洲品牌在推出加密相关服务时更加自信,因为他们知道哪些是被允许的。因此,一旦MiCA生效,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欧洲公司接受加密货币或发行代币(可能是巴黎的奢侈品牌或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启动试点)。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环境和社会治理(ESG)方面,这对上市品牌尤为重要。比特币的能源消耗常受到批评,而具有ESG使命的公司则避免与其关联。然而,改进正在发生:比特币挖矿在一些地区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并存在认证“绿色”开采币的举措。Ethereum的2022年转向权益证明消除了大多数关于NFT能源的投诉,这意味着使用Ethereum或Polygon的品牌可以诚实地说他们的区块链交易现在是碳排放极低的。法拉利关于加密货币减少其碳足迹而不影响其碳中和目标的评论,突显了品牌如何将加密货币与可持续发展信息结合。随着公司将其加密货币使用与ESG承诺对齐,例如只接受使用清洁能源开采的币,或为区块链活动购买碳补偿,可以期待更多这样的叙述。
挑战和结论:品牌和加密货币未来的道路
正如我们所见,到2025年,各大品牌以不同形式进入了加密世界——从星巴克试验NFT奖励,到特斯拉涉足代币支付,再到耐克和古驰销售数字收藏品,以及PayPal发行自己的稳定币。五年前,这种加密货币在企业战略中的主流化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并非一路顺风,许多实验正是如此:实验。品牌仍在摸索如何最好地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其业务目标,而不陷入炒作或反弹的陷阱。
一个挑战是消费者教育和接纳程度。While crypto awareness is high in 2025, understanding remains shallow for many.像星巴克奥德赛一样的忠诚计划可能对其普通客户来说过于超前。为了使加密货币计划成功,品牌通常必须“抽象化”加密部分——使用户体验简单到用户可能甚至不会意识到区块链的存在。Reddit在其可收藏头像上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如果星巴克重新考虑区块链奖励,可能需要采取相同措施(例如称其为数字邮票,并在后台处理所有钱包事宜)。相反,一些品牌明确针对加密通晓的利基市场——奢侈汽车制造商或高端时尚NFT投放瞄准其客户群与加密持有者的交集。这些努力可以在小范围内蓬勃发展(例如,少数几百个NFT面向忠实收藏者),但不会对全球公司收入产生显著影响。
另一个挑战是合规和法律风险。品牌必须确保任何代币或加密产品不会无意间成为未注册的证券或违反货币传输法律。监管格局正在移动,但不平衡。公司必须聘请律师,有时甚至需要为更明确的规则游说。萨尔瓦多规定比特币接受时,公司必须迅速找出如何处理会计和税收。美国的稳定币立法和潜在的新SEC规则可能会影响品牌使用加密货币的方式。这是许多公司与确立的加密公司(例如,星巴克与Polygon和一家名为Forum3的初创公司合作进行奥德赛,而不是自行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依靠它们的专业知识。
然后是波动性和金融风险。接受或持有加密货币意味着处理价格波动。像法拉利等公司采用的即时转换为法币的技术可以缓解这一点,专注于稳定币也可如此。然而,持有比特币的财务库本质上是一种投机立场,可能会带来丰厚回报,也可能会导致减记。我们看到特斯拉在2021年牛市期间的比特币押注带来了账面利润,然后特斯拉在2022年低迷时出售了大部分以限制损失。企业董事会的风险偏好不同,除非这是一种微小的分配或对冲,否则一些可能认为加密货币风险太大。
安全性是另一个关注点:处理加密货币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挑战(保护私钥,避免诈骗)。客户加密钱包的攻击或品牌NFT平台的破坏可能成为公关噩梦。因此,品牌通常将托管和安全交给专家处理(例如,许多NFT市场为用户保管NFT,商家依赖支付处理商来处理加密交易)。不过,品牌有责任确保他们的合作伙伴是值得信赖的(回想2022年底FTX的崩溃如何动摇了信心;任何与这样一个交易所有关的品牌都会遭受声誉损失)。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整体趋势是加密货币不断融入消费和企业活动中,尽管以谨慎的步伐进行。最初的热情可能已经消退——没有“因为大家都在做,所以我们要推出NFT”的公告——但剩下的是具有实际价值和承诺的用例。In 2025 we see crypto being used in ways that align with core business objectives: reducing costs (stablecoins for cheaper payments), increasing engagement (loyalty tokens, fan tokens), driving new revenue streams (NFT sales of digital goods), reaching new markets (accepting crypto from customers in countries with weak banking), and positioning as innovative (brand image benefits, attracting younger demographics). Each company must weigh these benefits against the risks and invest accordingly.
Looking ahead, a few trends seem likely. If crypto markets continue to mature and possibly enter another bull phase, more brands may re-engage with dormant projects – for example, we might see Starbucks Odyssey 2.0 if consumer interest in NFTs resurges under better market conditions.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CBDCs) might come into play: countries like China already have a digital yuan in circulation, and others are exploring CBDCs. Brands operating in those jurisdictions may have to adapt their payment systems to accept CBDCs (which function like government-backed stablecoins). If, say, the EU issues a digital euro, retailers across Europe will incorporate that – further normalizing digital currency use for average folks, which by extension normalizes other digital currencies.
Interoperability and partnerships will likely increase. We could envision loyalty tokens from different brands being tradable on some platforms (imagine swapping airline miles for hotel points via a decentralized exchange, if regulatory approved). Payment apps might auto-convert various cryptos to local currency in the background, so a customer could pay a merchant in Bitcoin and the merchant receives euros seamlessly. Those technical pieces are being built now.
Perhaps the greatest endorsement of crypto’s place in corporate America came indirectly: in mid-2025, the U.S. Vice President spoke at a Bitcoin conference, calling the U.S. a “firm ally” of the crypto industry and saying Bitcoin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part of the economy. Such political support, along with improved accounting rules and success stories, has made executives far more comfortable exploring crypto than they were years ago.
总结,在2025年大品牌与加密货币之间的关系是谨慎的拥抱。 我们看到无可争议的动力——大多数顶级公司正在开展某种区块链项目,而从星巴克到特斯拉的标志性名称为此铺平了道路。 每个用例都带来经验教训。 有些,比如星巴克,了解到不是每个客户群都准备好进入Web3(至少不是显式地)。 其他公司,如特斯拉和法拉利,发现对加密货币支付有真正需求的领域,但必须应对实际问题。 2020年代初期的实验产生了宝贵的见解,区分了时尚和功能创新。 随着加密行业本身的发展(更多监管、更多稳定性、更多用户友好技术),大品牌将能够更无缝地整合加密货币。内容:以及 隐形 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你最喜欢的品牌生态系统中使用加密货币可能会像使用奖励积分或礼品卡一样自然——复杂性隐藏在熟悉的表面之下。
目前,加密货币仍然是精明的品牌谨慎运用的工具:在这里增强忠诚度,在那里增加支付选项,通过数字藏品吸引粉丝或利用区块链提高供应链效率。关键在于以事实为基础的策略,而非炒作——这正是我们在这篇解释中所力求展现的。通过立足于真实的应用案例和结果,品牌可以继续探索加密货币的前沿,而不偏离顾客的需求。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与我们喜爱的品牌通过加密货币互动的机会,无论是因购买咖啡获得数字藏品,还是选择用比特币支付我们买的下一辆车。大品牌与加密货币的交汇不再是理论上的——它现在正在发生,并且随着我们迈入这个数字化十年,只会变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