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oinShares的新数据,五月第一周,加密投资产品的每周流入达到了8.82亿美元,机构资本持续流入数字资产。
这是连续第四周出现的净正流动,反映出投资者对加密货币作为对冲宏观经济波动(包括通胀压力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兴趣日益浓厚。
比特币引领这次激增,流入867亿美元,远超其他资产。Sui等山寨币吸引了显著关注,流入1170万美元,超过了Solana无论是在本周还是年初至今的表现。尽管最近价格回升,以太坊的需求只有150万美元。
持续的流入突显了宏观经济因素如何重塑投资行为。分析师指出,几项趋势的汇聚:全球M2货币供应扩张,发达市场的停滞性通货膨胀风险增加,以及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资产的州级试验。这些因素促使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重新评估加密货币在多样化投资组合中的角色。
CoinShares研究负责人James Butterfill强调,广泛的货币条件目前正在直接影响加密货币市场:“我们相信,价格和流入的急剧增加是由一系列因素推动的:全球M2货币供应增加,美国的停滞性通货膨胀风险,以及美国几个州批准将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资产。”
流入的细分:比特币的主导地位与山寨币的分化
在总流入量为8.82亿美元中,比特币占据了绝大多数。这种数字资产现在处于机构曝光的中心,受到美国现货比特币ETF在一月份推出的推动。这些ETF的累计净流入已超过629亿美元,超过了之前616亿美元的纪录。
虽然以太坊在价格上反弹,但投资者情绪依然低迷,特别是与比特币相比。这可能反映了对以太坊监管状态的不确定性,计划中的ETF批准推迟的影响,以及以太坊为基础的机构产品的采用速度较慢。
在山寨币中,Sui成为表现最好的币种。上周1170万美元的流入将其年初至今的总额推高至8400万美元,超过了Solana的7600万美元。相比之下,Solana出现了340万美元的流出,表明风险接纳的机构投资者的偏好在转变。
为了应对货币扩张的机构定位
这一投资活动背后的一个关键宏观经济推动因素是M2货币供应的持续扩张,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这样的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M2供应仍处于¥326.13万亿(约合45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反映出刺激国内流动性的持续努力。在欧元区和其他G20经济体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扩张趋势。
历史上,M2激增通常与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大宗商品和最近的加密货币)的更大投资者需求相关。比特币与全球M2水平的价格相关性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分析师的关注。虽然这种关系复杂,但比特币被认为是全球流动性周期受益者的看法正获得机构支持。
这种解释并非不无怀疑者。有些宏观战略家认为M2与比特币之间的联系被夸大,而是指向投机性势头和ETF驱动的需求。尽管如此,不断增长的相关性数据正在影响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甚至传统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构建决策。
衰退信号与风险重新定价
另一个促成因素是美国衰退的高风险。高盛最近将其12个月内美国衰退的概率修正为45%,原因是持续的通胀、消费者需求放缓和地缘政治阻力。与此同时,该公司通过包括现货ETF产品在内的各种基金配置增加了对比特币的间接暴露。
许多人将此举解读为抵御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和传统固定收益市场的结构性弱点的防御性对冲策略。由于美国国债收益率保持波动且联邦赤字扩大的同时,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探索加密货币作为对冲货币贬值和债券市场不稳定性的手段。
渣打在最近的报告中回应了这一观点,指出比特币被定位为不仅仅对冲通胀,还针对国债和信用市场的波动。报告建议加密资产,特别是比特币,正在进入战略性配置阶段,而不仅仅用于战术性投机。
州级比特币储备:一种新兴趋势
在政策层面上,一些美国州正在迈出实际步骤,采用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资产。亚利桑那州和新罕布什尔州等州已经提出了将比特币纳入其财政框架的建议。其理由包括从法定货币计价资产的多样化,通胀对冲,以及与更广泛的加密货币采用趋势的政治一致性。
然而,这些倡议仍然存在争议。佛罗里达等州遇到了法律和程序上的障碍,突显了围绕公共部门比特币整合的不均衡政策环境。尽管如此,州级采纳的象征意义似乎影响到投资者心理,特别是在2024-2025年选举周期将数字资产监管置于国家聚光灯下的时候。
尽管当前的流入故事主要由比特币主导,但更广泛的加密生态系统也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稳定币作为支付、汇款和短期财政管理工具的吸引力正在上升。Fireblocks等平台报告说,超过30%的稳定币交易量现在是由支付公司而非交易所或交易柜台发起的。
这反映出用例的转变:从结算和投机转向实用和现金管理。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探索稳定基于币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跨境交易中,市场正在超越单纯的价格暴露进行多样化。
尽管如此,与比特币相比,稳定币的流入仍然适度,而持续的监管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欧盟的MiCA和美国尚未最终确定的稳定币法案——继续限制采用的步伐。
山寨币的波动性和轮换
同时,山寨币部分依然高波动性且碎片化。Sui的崛起伴随着Layer 1生态系统的更广泛轮换,投资者寻求与众不同的技术架构和融资生态。Solana最近的网络中断和漏洞可能导致资金流出,即便其保持强劲的开发者势头。
其他山寨币,包括Avalanche、Polkadot和Cosmos,表现不一,反映出机构在监管不确定性和快速技术变革中的谨慎定位。
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推出是一个结构性催化剂。这些产品对之前因合规和托管挑战而受到限制的广泛机构投资者开放了接入。因此,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流动性正在加深,波动性正在压缩,交易量越来越多地通过受监管的渠道流动。
然而,比特币ETF的成功也引发了对集中化和市场操控的担忧,特别是考虑到流入集中在少数发行商手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现货以太坊ETF和其他衍生产品的待决决定将进一步影响受监管的加密市场的轨迹。
最终想法
宏观助力、产品创新和监管发展共同推动了新一轮的加密货币采用周期。然而,此轮周期与之前的有所不同。机构不再置身事外,而是根据实际经济状况积极配置和重新平衡。
然而,风险仍然存在。全球监管框架尚未统一,政策协调的步伐落后于市场创新。如果宏观条件恶化,加密货币与风险资产的关联可能再次浮现,可能削弱其对冲叙事。
此外,该行业与传统金融的日益紧密联系——最近BIS报告中强调的——意味着加密货币不再是孤立于系统风险之外的。因此,下一阶段的增长可能伴随着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的更多审慎。
每周8.82亿美元的加密流入标志着更广泛的机构重新调整。比特币越来越被视为宏观视角下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数字商品,而是通胀、流动性周期与财政不稳定的工具。山寨币继续争夺相关性,轮换由技术发展和风险情绪共同驱动。
随着全球货币动态的持续演变,数字资产正在开辟一种新角色——不仅是金融体系的替代品,而是其不断扩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