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Nano Labs 在 BNB Chain 上发起了一项全面的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计划,致力于将该平台打造为机构采用链上金融时“合规优先”的基础设施。Next Big BNB(NBNB)计划旨在通过受监管框架,将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和新能源在内的传统资产与区块链技术连接起来。
这家总部位于香港的 Web 3.0 基础设施提供商于 11 月 26 日宣布启动该计划,强调其重点在于为资产代币化、托管、审计、评级以及监管合规框架打造底层支持。
这一举措标志着企业对 BNB Chain 现实世界资产生态系统作出的最重要承诺之一,此前 Nano Labs 的金库策略已向该网络原生代币配置了 5,000 万美元。
Nano Labs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孔剑平 在公司新闻稿中表示:“Nano Labs 将与 BNB Chain 紧密合作,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合规且高度透明的 RWA 生态系统,推动 Web3 下一轮增长周期。”
事件概览
NBNB 计划代表了一种多维度的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基础设施方案,覆盖链上金融栈中的多个关键组成部分。Nano Labs 计划为资产代币化、托管服务、独立审计、信用评级系统以及专为机构参与者设计的监管合规工具建立完善框架。
该计划还将聚焦生态孵化,加速发展以合规、透明与安全为优先的现实世界资产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 + 项目孵化”的双轮驱动,该计划旨在打造一个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完整生态。
本计划推出之际,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市场截至 2025 年 10 月已达到约 330 亿美元,政府证券仍占据主导地位。代币化的美国国债成为主要用例,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较传统 T+2 结算周期更具优势的实时结算与更低对手方风险。
BNB Chain 日益将自己定位为代币化资产的主要承载网络,多家在美上市公司已将 BNB 作为金库储备资产。Nano Labs 自身在 2025 年 7 月购入了 74,315 枚 BNB,价值 5,000 万美元,这也是其拟向该代币最多配置 10 亿美元长期计划的第一步。公司最终目标是持有 BNB 流通总量的 5% 至 10%。
另见: Ripple's RLUSD Stablecoin Wins Abu Dhabi Regulatory Green Light For Institutional Use
重要意义
该计划的启动显示出机构对构建“生产级”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基础设施的兴趣正在上升,正从试验性项目迈向可扩展、合规的平台。Nano Labs 自一开始就强调监管框架建设,直面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阻碍机构采用的核心障碍。
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相比,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具备多重优势,包括对高价值资产的碎片化持有、提升通常缺乏流动性的投资标的流动性、提供 7×24 小时全球市场接入,以及通过可编程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合规。这些优势已吸引包括贝莱德(BlackRock)、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和摩根大通(JPMorgan)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探索代币化平台。
各机构对代币化资产的市场预测差异较大,但普遍指向指数级增长。麦肯锡预计,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可达 2 万亿至 4 万亿美元;波士顿咨询则预测同年可达 16 万亿美元。最为乐观的渣打银行预测,到 2034 年该市场有望达到 30 万亿美元,是 2020 年水平的近千倍。
监管环境也在不断演进以支持代币化创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过 Guardian 计划构建相关框架,已联合 40 多家金融机构测试代币化债券和存款。欧洲的《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为 27 个成员国提供了统一规则,而美国则在推动包括 GENIUS Act 在内的立法,为代币化资产建立更清晰的法律框架。
Nano Labs 与 BNB Chain 的合作为后者在与以太坊竞争中增添了信用背书。目前,以太坊约承载了现实世界资产市值的 58%。此外,公司还与 TradeUP Securities 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计划合作开发代币化美国股票,由 Nano Labs 提供区块链技术,TradeUP 负责托管与结算专业能力。
总结思考
NBNB 计划反映了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领域从试验性项目向机构级基础设施部署的整体转向。自 2022 年以来,相关市场规模已增长近五倍,在头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代币化正从“小众尝试”走向主流金融基础设施的候选方案。
然而,挑战仍然显著。不同司法辖区的监管碎片化,增加了全球平台的合规复杂度;与传统市场相比,代币化资产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仍旧有限;同时,区块链互操作性、托管安全等技术难题仍需持续投入和标准化建设。
像 NBNB 这样的计划能否成功,取决于其在展现相较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明显优势的同时,是否能够有效应对上述挑战。早期代币化国债产品的经验显示,由于具备收益竞争力与结算效率优势,这类产品已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机构资金,凸显了市场对合规、设计完善的代币化平台的强劲需求。
随着监管愈发明晰、技术基础设施不断成熟,未来 12 至 18 个月或将成为决定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能否实现其数万亿美元潜力,抑或仅局限于金融体系中特定细分场景的关键窗口期。
下篇阅读: Arthur Hayes Predicts $10 For Monad After Token Surges 55% From Launch Pr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