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重大转折信号中,表明可能的政策变化, 上海一家主要金融监管机构最近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 以探讨对稳定币和加密货币的战略响应。 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以前对加密货币严格态度的显著转变, 自2021年以来,加密货币交易一直被禁止。
据报道称, 这次讨论涉及数十名地方政府官员, 表明中国日益开放探索受监管的区块链金融解决方案, 尤其是钉住人民币的稳定币。
由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组织的此次高调会议于上周四举行。 大约60-70名与会者,包括地方官员和政策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SASAC主任何青强调,中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提高对新兴数字技术的认识和敏感性。 他敦促官员们深入研究数字货币和更广泛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强调这些技术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战略意义。
会议的照片,通过SASAC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显示了积极参与, 强调了地方当局重新考虑其对数字货币态度的重视程度。
上海监管机构的倡议顺应了中国科技巨头和金融机构日益增长的呼声, 要求政府授权基于人民币的稳定币。报道称, 京东和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等公司已敦促中国人民银行(PBOC)授权基于人民币的稳定币。 他们的目标是为迅速在全球获得发展势头的以美元为基础的加密货币提供一种制衡力量。
这些公司积极计划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抓住该地区将于8月1日生效的新稳定币监管框架。 这种积极的态度表明,中国私营部门日益形成共识, 采用区块链支付解决方案的必要性,这种解决方案有望提高交易效率, 并促进金融创新。
全球势头与中国的金融科技潜力
稳定币,一种通常钉住法定货币(如美元或人民币)的数字资产, 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力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更快和更便宜的跨境交易方面。 根据秋叶投资管理公司(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最近的报告, 稳定币去年的交易总额达到了约15.6万亿美元, 超过了像Visa这样的传统支付处理巨头。
像LVRG Research的主任Nick Ruck这样的专家断言, 考虑到中国强大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该国可能在塑造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交易的未来中发挥关键作用。 他指出,若有适当的监管支持和战略实施,中国可能成为稳定币创新的中心, 显著提升其国际金融竞争力。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美国等监管框架相对成熟的地区, 公司对稳定币的兴趣不断增加。 像亚马逊和沃尔玛这样的大公司据称正考虑推出自己的稳定币, 以优化支付流程并加强客户忠诚度计划。
稳定币作为金融媒介的合法性和效用日益增加。
在亚洲,韩国政府也明确表达了培养基于韩元的稳定币并开发必要基础设施的意图。 尽管受到该国央行的谨慎态度警告,呼吁逐步采纳, 这表明另一个地区朝着稳定币技术转变的关键性变化。
上海会议政策专家见解
在上海的会议上,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的专家们提供了关于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详细分析, 介绍了其历史、种类和全球的监管环境。 这些专家强调了稳定币所带来的机会, 如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和金融包容性, 同时也认识到监管不确定性和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等挑战。
另一方面,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杨涛建议, 中国应在上海自贸区和香港同时试点基于人民币的稳定币。 这一建议指出了一种控制和地理针对性的实验方法, 使监管机构能够在探索潜在利益的同时谨慎管理风险。
尽管有积极发展,稳定币在中国的采用仍面临重大障碍。 北京严格的资本管制造成了主要挑战,限制了货币在跨境自由流动。
此外,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最近警告说, 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快速传播带来了重大监管挑战和金融稳定风险。
这些警告声明强调,任何向稳定币的转变在中国可能都是渐进的, 并受到严格的监管监督。 然而,上海的讨论反映了中国政策制定者日益愿意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探索平衡和创新的金融解决方案。
最后的想法
虽然稳定币在中国的考虑日益增加, 但对其他加密货币的展望仍不确定。中国大陆在2021年因对金融稳定和监管控制的担忧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
尽管国内禁止,加密货币,特别是比特币,在中国境外继续受到欢迎。 比特币最近飙升至创纪录的118,000美元以上, 表明其在全球的强劲需求。
对稳定币和传统加密货币的态度形成对比, 突显出中国在数字金融方面谨慎但演变中的立场, 强调其监管方法中的细致和战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