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已命令国家最大的科技公司放弃计划在香港推出稳定币,对该市成为全球数字资产枢纽的野心造成重大打击,并强调北京保持对货币政策绝对控制的决心。
蚂蚁集团,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金融科技分支,以及京东,中国领先的在线零售商之一,已根据大陆当局的直接指示暂停其稳定币计划,依据《金融时报》的报道。
干预来自中国人民银行(PBoC)和中国网络空间管理局(CAC),他们建议公司不要继续发行类似货币的数字资产。
该指令引发了关于私营发行的数字货币在中国影响范围内未来的基本问题,并为新推出的香港监管框架蒙上阴影,该框架旨在吸引主要的稳定币发行者。
货币主权问题驱动干预
北京干预的核心是关于谁控制货币发行的根本问题——是国家还是私营企业。据《金融时报》引用的熟悉此事的消息来源,中国的监管机构对允许科技公司和经纪公司发行任何类型的货币表示深切担忧。
“真正的监管担忧在于,谁拥有最终的铸币权,是中央银行还是市场上的私营公司?”参与讨论的一位人士告诉《金融时报》,清晰地阐明了推动北京决策的核心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加强其对货币发行的专有权力,即使它继续推出数字人民币(e-CNY),即国家支持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此类干预意味着,无论其规模、连接或复杂程度如何,私有实体都无法在数字货币发行领域自由运作。
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在2025年7月的一次闭门会议中提出对超额发行稳定币引发金融不稳定的担忧。他警告称,稳定币可能引发过度投机,并可能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敦促谨慎评估标记化的实际需求作为技术基础。
香港的稳定币框架受挫
考虑到香港最近在建立计划中的亚洲最全面稳定币监管制度方面取得的进展,北京的干预时机尤为醒目。
香港立法机关于2025年5月通过了稳定币法案,建立了由香港货币管理局(HKMA)管理的许可制度。框架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要求任何在香港发行稳定币或以港元支持稳定币的个人——无论是在城内还是城外——都需获得HKMA许可。 Content: 稳定币技术并测试其监管框架的可行性。沙盒允许参与者在与监管机构接触的同时,在受控环境中试验稳定币的发行和应用。
截至2025年5月,第一批沙盒测试的参与者包括京东Coinlink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京东的附属公司)、RD InnoTech Limited,以及由渣打银行(香港)、Animoca Brands和香港电讯组成的联盟。
然而,当系统性金融控制受到威胁时,内地当局展示出推翻本地倡议的意愿,这引发了人们对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监管自主性持久性的质疑。
"没有来自主要内地科技公司的支持,香港的稳定币生态系统可能难以吸引它所需的大型发行者和机构支持以在全球竞争," 分析师指出。
这一事件还突显了香港本身的监管机构对潜在风险的担忧。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执行官叶志恒曾警告称,新的稳定币规则增加了诈骗风险,与稳定币相关的公司在法规生效的同一天报告了显著的损失。
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更广泛影响
北京的干预向全球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行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涉及内地关联企业的私人发行稳定币将面临严格的审查,并可能在其与中国战略利益相交时受到限制。
这一决定反映了随着全球数字金融的发展,中国政策立场的趋硬。许多西方司法辖区正在开发框架,以适应由私人实体监管的稳定币发行,而中国似乎承诺采取一种由国家对货币类工具保持专属控制的模式。
报道称,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银行在内的其他主要中国机构也曾考虑通过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中石油据报正在探索用于结算跨境能源交易的人民币挂钩稳定币。
然而,北京的最新指示给这些申请是否会继续进行带来了不确定性,这表明监管打击可能比最初显现的更为广泛。
最后的想法
对于外国稳定币发行者和没有内地关联的香港金融机构来说,未来的道路仍然相对清晰——尽管这一现实表明,当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北京可以影响香港的金融部门。
香港金融管理局继续接受潜在稳定币发行者的申请,第一批牌照预计在2026年初。国际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不受中国监管监督的加密货币公司可能仍将香港的框架视为进入亚洲市场的有吸引力的切入点。
然而,这一事件表明香港作为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是在北京更广泛的政策优先事项所定义的限制范围内运营的。在数字货币领域,这些优先事项似乎越来越注重维护国家控制和推进数字人民币的战略地位。
对于蚂蚁集团和京东来说,稳定币目标的暂停代表了由监管者策划的战略撤退,他们关注于维护货币主权。两家公司现在必须确定是否以及如何参与数字货币生态系统,而不挑战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基本特权。
香港未来几个月稳定币许可流程的结果将提供关键信号,表明这座城市能否成功在监管创新和内地政策一致性之间的竞争需求中导航,还是北京的干预标志着香港在特别行政区内更为受限的数字资产实验方法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