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利用Eric Trump(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之子)名字的迷因币在本周以戏剧性的方式崩塌,从最高估值1.6亿美元在短短几分钟内跌至不到3万美元。
该代币以合法的虚假借口创建并推广,紧随一连串政治主题骗局币,尤其是围绕特朗普家族日益增长的加密货币关系,继续利用在线炒作。
尽管普遍存在的怀疑态度和明显的红旗——包括之前同一骗子的失败尝试——这个最新的欺诈性代币在如X(前为Twitter)和Telegram等平台上获得了关注。调查人员和分析师在崩盘前几小时就警告了其结构,但许多买家忽略了这些警告。
结果:数千万美元的纸面损失和对迷因币投机漏洞的新关注,尤其是那些利用公众人物和政治叙事的币种。
带有新名称的已知模式
Eric Trump币的起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也不是不可预测的。区块链分析师如Bubblemaps在该代币崩溃前将其标记为高风险骗局,指向典型的拔地而起模式的代币分配:少量钱包中集中的持有,使得策划者可以迅速退出并对毫无防备的购买者进行抛售。
“ERIC TRUMP目前在大多数平台上正在流行。避免它,”Bubblemaps公开警告,引用链上数据显示超过80%的代币供应由少数几个钱包持有。崩盘前,分析获得超过10万次观看。
尽管有警告,代币价格在24小时内飙升超过6000%,受到激进的营销和病毒式动力的推动。几个小时内,它成为加密货币迷因币圈子的热门代币之一。然后,以典型的拔地而起方式,骗子抛售持有,抽干流动性,使其基本上变得一文不值。
以前的骗局,同样的战术
这不是该骗子首次尝试利用特朗普品牌。根据区块链记录,相同的钱包地址推出过三个之前以Eric Trump为主题的代币。所有这三次都未能获得关注。第四次尝试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前迷因币狂热和对政治联系代币的新关注。
使动感特别严重的是非常公开的尝试轨迹和涉及名称的高调性质。继TRUMP币爆炸性崛起后——它是公开与前总统相关联的——以及MELANIA代币不久后出现,机会主义者开始铸造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关的代币,包括巴伦,现在是Eric。
今年2月,BARRON币骗局浮现并迅速崩溃。那个事件,像当前事件一样,使用协调的网红活动和机器人生成的炒作来产生热度和流动性,仅在快速的发薪日后消失。
政治炒作周期
特朗普家庭主题的代币崛起反映了加密货币中的更广泛政治化资产创建趋势。像TRUMP这样的代币成功结合了政治品牌识别与投机势头,吸引了零售交易员和迷因文化参与者。随着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季节的升温——以及唐纳德·特朗普本人将加密货币视为其竞选的一部分——模仿者已经泛滥市场。
然而,该领域充斥着欺诈现象。其中大多数代币与它们所冠名的人物没有任何合法联系。在许多情况下,被使用的公众人物完全不知道这些代币——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积极与它们保持距离。但这并没有阻止代币创造者以社区驱动的去中心化为幌子来利用名字和形象。
TRUMP迷因币的成功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使用相关名字作为诱饵的代币骗局生态系统。与受监管的金融产品不同,迷因币通常没有监督地面世,使用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内铸造和列出代币。
作弊的机制
像ERIC TRUMP背后的这次拔地而起遵循了一个固定的剧本。开发者推出代币,创建一个流动资金池,并将大部分的代币供应分配到由他们控制的钱包。早期的购买行为创造了上升的价格压力,这种压力通过病毒式推特、网红代言和低门槛的零售动力得到放大。
一旦代币达到市值阈值——在这个案例中为1.6亿美元——项目创始人撤回流动性或大量抛售他们的代币,引发价格暴跌。由于大多数代币被紧密持有,流动性几乎瞬间消失,留给剩余持有者的是无价值的资产。
这是一个经典的退出骗局。但与传统金融骗局不同,区块链的不可变性使得跟踪变得容易。公众可以实时看到代币创建、钱包动向和抛售行为。尽管有这种透明度,迷因币圈的过热炒作和FOMO文化继续推动不理性参与。
监管惰性与市场脆弱性
迷因币空间中拔地而起的持续存在反映了缺乏执法或法律威慑。虽然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这样的监管机构已经打击了一些欺诈性ICO和交易所行为,迷因币往往落入监管灰色地带——特别是当它们被宣传为“只是为了好玩”或“社区驱动”的情况下。
此外,像Uniswap或基于Solana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等操作无需身份验证,这意味着骗局代币可以在不暴露犯罪分子真实法律风险的情况下制作者、推广和放弃。
在传统金融中,如果涉及1.6亿美元的骗局会引发刑事调查和可能的逮捕。在加密货币中,这类事件司空见惯,常常被视为交易者自愿进入的高风险环境的一部分。
社区的共谋与去中心化的局限
也许最令人警觉的是ERIC TRUMP拔地而起事件是社区在启用它时的角色。警告已发出。此前的骗局记录在案。链上数据显示明显的操控迹象。然而,仍有数千个钱包买入。
这指出了投机性加密社区内的一个更大问题:一种优先考虑短期收益而不强调尽职调查的文化。网红和迷因币交易者经常在未经审查项目背书。“社区驱动”成为“无责任”的委婉说法,而去中心化被误用以避免审查。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迷因币都是骗局——但当这个领域充斥着除少数内部人以外,几乎给所有人带来一致损失的零效用代币时,区分变得难以维持。
对加密行业的长期后果
像ERIC TRUMP背后的拔地而起事件继续损害加密货币这一领域的信誉。对于机构投资者、家族办公室和监管者来说,这些事件加深了视加密为无法无天和具投机性的认知。
这特别在行业努力获得主流接受之时尤为有害。随着现货ETF的批准、多个司法管辖区的监管框架的发展,以及与传统金融的日益整合,轻松可避免的骗局的持久存在对声誉造成了严重阻碍。
此外,与政治人物的加密骗局的关联引发了额外关注。在大选年,并且多名候选人表示对区块链创新的开放态度,劫持政治名人的骗局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法律审查——或者更糟,催生监管方面的强烈反弹。
熟悉的警示:如果它看起来像个骗局……
ERIC TRUMP拔地而起只不过是核心加密货币欺诈战术变化甚微的最新提醒——即便市场本身变得更为复杂。集中的代币分配、匿名的开发团队、没有基础的病毒式炒作: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警告信号。
该项目仍然能够在崩盘之前达到1.6亿美元估值证明了社交势头的持久力和社区在应用哪怕是基本尽职调查时的失败。
区块链技术或许是透明的,但如果用户更倾向于炒作而不是数据,那就没什么用。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链上的线索指向一个骗局。它是公开的。它是有记录的。它是可以避免的。
最后的思考
Eric Trump迷因币的崩塌既不是首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只要加密生态系统奖励快速翻转,忽视红旗,并允许匿名行为者自由操作,拔地而起的行为将继续成为迷因币地景的一个定义性特征。
尽管市场继续成熟,很明显部分加密货币仍从自伤中受苦。这个课题和加密货币的历史一样古老:不是你的私钥,不是你的币——如果某事听起来好得不像真的,那它很可能就不是。在迷因币中,这不仅仅是一个老生常谈。这是生存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