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已开始在 Stellar 区块链网络上测试发行定制稳定币,标志着传统金融进一步拥抱数字支付基础设施。
美国银行在其 Money 20/20 播客“银行业的代币化未来”中,与 PwC 和 Stellar 发展基金会合作宣布了这一试点项目。该计划探索传统银行能否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在公有链上安全发行可编程货币。
美国银行数字资产产品高级副总裁兼负责人 Mike Villano 指出,Stellar 内置的资产冻结和交易回滚能力,是其符合监管与合规要求(包括了解你的客户(KYC)和交易可逆性)的关键特性。
华尔街加速稳定币竞赛
美国银行此举之际,这家总部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机构已成立一个专注加密货币与资金流动的新部门。首席执行官 Gunjan Kedia 在 10 月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银行正从两个稳定币方向发力:为客户托管加密货币,以及测试使用稳定币进行真实支付。
该行加入了涌入稳定币领域的多家大型金融机构行列。花旗与 Coinbase 在 10 月宣布达成合作,为其企业客户提供扩展的数字资产支付能力,初期重点是简化跨境加密货币与法币之间的转换。
摩根大通的区块链部门扩展了 JPM Coin 平台,支持以欧元计价的支付;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 Brian Moynihan 则表示,一旦立法者出台明确监管规则,银行已准备好推出自有的美元支撑稳定币。
市场增长与监管动能
机构对稳定币的布局,发生在市场爆发式增长之际。2025 年 2 月,稳定币交易量达到 6250 亿美元,比 2024 年同期增长 21%。在截至 2025 年 2 月的 12 个月里,结算的稳定币支付达 6.3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零售跨境支付的 15%。
已发行稳定币的总价值在短短 18 个月内从 1200 亿美元翻倍至 2500 亿美元,并预计在年末突破 4000 亿美元、到 2028 年达 2 万亿美元,行业预测显示。
Keyrock 与 Bitso 的一份报告预测,到 2030 年,稳定币有望处理 1 万亿美元的跨境支付,高于 2024 年不到 3% 的市场占比,驱动力来自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对无银行账户人群的金融普惠。
Stellar 为何吸引机构
美国银行选择 Stellar 而非其他网络,是因为该网络允许代币发行方冻结资产,为传统机构提供比多数区块链更强的控制力。根据 Stellar 发展基金会的季度更新,截至 9 月,Stellar 拥有 980 万个独立钱包,在前一年处理了 320 亿美元的支付。
该网络正获得大型金融机构的青睐。富兰克林邓普顿在 Stellar 上率先推出代币化国债,实现了美国国债的 7×24 小时交易,结算时间低于 6 秒,交易成本几乎为零。自 2021 年推出以来,Franklin OnChain U.S. Government Money Fund 已吸引超过 5.8 亿美元资产。
Stellar 发展基金会总裁兼首席增长官 José Fernández da Ponte 强调,该网络在过去十年中保持 99.99% 在线率,并能在 3 至 5 秒内完成交易结算,成本仅为一美分的一小部分。
监管框架推动采纳
美国近期通过的 GENIUS 法案,为全球最大的稳定币市场提供了清晰监管框架,使银行和支付机构更有信心进入这一领域。该立法将于 2027 年初生效,也触发了全球监管机构竞相制定类似框架的浪潮。
欧洲的 MiCA 框架已在欧盟范围内正式落地,成为数字资产监管的重要里程碑,为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可依赖的统一标准。
随着传统金融机构越来越将稳定币视为基础设施而非投机资产,这项技术似乎正准备重塑全球支付系统——以速度、成本效率和 7×24 小时可用性,构成对传统银行网络的关键竞争优势。

